昨日在新立法會大樓門外,我接受了電視台的短訪,說了一些很簡單的意見,友人P君於直播的瞬間在記者背後舉牌露面,於是,我們在電視新聞中出現了幾秒。不久,P君的叔父輩給她傳了簡訊,說香港不適合玩政治,而我,也被提醒,一個人只要牽涉了其中,被「點相」了,便會留下紀錄,隨時回不了大陸。
各人的勸喻提問,我相信,出發點都是善良的,基於他們是我們的家人親友同學這身分。可是,關心有很多方法。
「善人」以獨善其身隔岸觀火為榮,自己怕事,也看不慣別人生事,比白鴿更熱愛和平,這類典型的大多數屢見不鮮,司空見慣。「食鹽多過你食米」的他們擅長上演苦口婆心的戲碼,間接一點的,說你年齡還小,入世未深,以種種理由游說你「重回正軌」,直接一點的,譏諷你多管閒事﹣﹣「我都係為你好啫!」,非常理直氣壯。
我好奇的是,若我是你的孩子,我是你的親戚,我是你的朋友,你關心我,想保護我,為甚麼不和我站在同一陣線。我一個人向著話筒侃侃而談,會被拒絕入境,會被記錄在案,更可能會身陷囹圄,牢房會有大量空間騰空給我這個無力置業的「壞鬼後生」。可是,若我的家人都支持我,便是四個人;若我的親戚都支持我,便是四、五十人;若我的同學朋友都支持我,便是過百人。他們關得起一千人,關得起一萬人,不會關得起七百萬人。clubbing交友做生意都可以如此方法擴充開去,正義又有何不可?一枝枝自顧自的竹籤與其滿口理性地奉勸敢於剛強的竹籤臨崖勒馬、見好便收,為何不拿出勇氣的繩索把自己和我綁在一起來令我更難被屈折?也許是,保護我們的升值潛力和回報率不夠高吧。
小時候,總是被灌輸大道理﹣﹣要面對問題而非逃避問題,這是教育電視節目裡也會提及的良好態度。然而現實永遠教因為長大而迷茫的孩子難堪。爸爸分明說過,紅燈亮起時是不可過路的,後來,他竟然說,衝燈是因時制宜之舉,遲到便麻煩了。「不玩政治」不表態,安分地讀書然後打工然後結婚然後供樓吧,這才腳踏實地﹣﹣為甚麼只是行駛作為普通人應有的言論自由權利,都會被監視或抓捕?為甚麼閱歷比我豐富的人生教練們也不懂何為前車可鑑?為甚麼青年關心社會,就是脫離現實?我的確青澀,的確幼嫩,的確讀不好書,還是個「問題兒童」,無知得只懂得老嫗能解的「狡兔死,走狗烹」之道(馬丁﹒尼莫拉的碑文和二次大戰的歷史描述得最清楚)。
近來,人們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政見,這絕對是好事,可惜影響力不如想像中的大。現象是,簡短易明如「點解呢個議會可以咁」、「香港R.I.P.」、「功能組別可恥」等status,惹來的「like」數量如常地多,因為輕便,因為廉價,而對他們而言卻顯得費時長篇大論的雜文和立法會直播節錄,「like」數量相對地少。對的,畢竟,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有很多。也許我們知識的確不足,在人世的沉浸歷練亦不足,但這縱是所謂的短處,也無可否認的是青年的長處。所以,為了不被緬甸人恥笑「香港都已經這樣了」,目前我們這些未被現實將熱血和勇氣消磨淨盡的青年還是不應過早氣餒的,反正我們早晚也會升級為我們曾抗拒的那一輩,沒必要急於當某些政黨專門拉攏的經濟動物﹣﹣冷血綱保守目的理性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