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王家衛為甚麼能起用劉德華與張曼玉,我不知道,可是,那票房叫座之功,其中大部分都必然歸於演員,另外部分,大概是被「卡士」騙了入場。這個題材,不是英雄主義,不是浪漫主義,怨怨相報,才是《旺角卡門》的主軸,描述兄弟情誼為主線而兒女之愛為副線的說法,非常不吻合。
惡因惡果的環環相扣,始於烏蠅的不自量力。他要靠劉德華照顧,即是自己沒有出來混的本領,那就不要自己又「收靚」充大頭鬼。之後他唯一的手下奉子成婚要設婚宴,他攬了上身,卻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他找大耳窿萬梓良借貸,但全世界都知道這一大陀同道中人全非善類。他無力償債,劉德華以暴易暴,替他「填氹」,讓他賣魚蛋,他又嫌棄賣魚蛋不夠有型,更經不起別人煽動,又跑去挑釁已經放過了他的萬梓良,毀壞他的座架,於是又一次談判又一次被打又一次講和又一次決裂又一次談判——這群人的智慧毫無寸進,連「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簡單道理都執迷不悟,絕對死有餘辜。由於座右銘是寧為一日英雄也不為一世烏蠅,最後烏蠅選擇豁出性命「慷慨就義」,幫主給的安家費,又自覺很講義氣很講信用地分給那已從良的手下,還要跑到麻雀館再度(我已忘記了他反覆招惹了對方多少次)找侮氣,對方知其忽然自大的原因,已不跟他對著幹,他得勢不饒人,為了那所謂面子而又大搞一輪龍鳳,最後把自己的大佬也拖下水,害苦了張曼玉。這種質素的人,根本沒有資格為人。說到最尾,他的短暫一生,還是不自量力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多麼可憐。
這類型作品最令我反感的就是把行走江湖的古惑仔暴力違法蠻不講理行為神化,渲染成英雄主義。從我國四大名著之其一《水滸傳》到一連串以黑社會和古惑仔為賣點的港產片,由髮梢開始大錯特錯到腳趾尾的價值觀,一脈相承。《水滸傳》中,武松花和尚之流,他們要搶要劫要逞英雄,無人能擋,所以常人只能啞忍,因為他們真的有一身好武功作為不文明的護身符。《旺角卡門》中的烏蠅,就是一群不學無術的無賴在恃著「個朵」來橫行霸道的表表者。他們有正職不踏實去做,覺得「撈偏」撈得風生水起才是光宗耀祖,於是十來歲便喜沖沖地加入黑道「跟大佬」,閒來喊打喊殺,恐嚇良好市民,以強搶民女為樂,以放高利貸為務,少不了的是賭博,錢又賭命又賭。這些性格,比一隻烏蠅還要討厭十倍,死不悔改自以為是義氣子女的社會寄生蟲和秩序破壞者,被黑吃黑打死劈死一百次也死不足惜,既無勇又無謀,還連累了不少無辜市民和警員。
一想到這類型的作品如何地扭曲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人生觀,我就覺得成人電影像顆跳蚤一般無關痛癢。電影要多元,要包容各樣主題,但總不是任由這些偽英雄主義泛濫。電影還企圖以烏蠅的不知所謂來映襯劉德華的情義兩全。若兩人對公義私義的標準是同樣的話,即兩個人都是徹頭徹底的社會敗類,沒有哪個是比較值得同情的,直至他們懂得思考,懂得金盆洗手。
所以,淒美這兩個字完全無法與電影掛勾,劉德華死亡之際回播他與阿娥的激吻,算哪門子的淒美,牽強更勝風馬牛。阿娥這枝節,是可有可無的,用個劉德華的老母取而代之也沒問題,因為她的作用只是引領劉德華退下火線。而且,兩人相處不過三、四日,交談不多,曾經的一次將要一起出門又被滿身鮮血撲來求救的烏蠅腰斬,劉德華突然跑進離島找她,然後相擁激吻,感情線基礎打得極不清楚,更使往後感情發展令人費解。還是,這是不能說穿的公式,只要是像《鐵達尼號》那樣在短暫而有限的時間裡深深地迷戀然後擁吻然後性交然後若即若離,就能馬上愛得又要眼淚又要尋死,再光怪陸離都說得過去?
我還得再花一點時間細想,用甚麼的角度,再規探王家衛的鑰匙孔,才能明白大小獎項榮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