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沒幹的話,警世之言,隨便說。在眾人同愁的一刻,何必徒添傷者的眼淚,體貼,不過就是這樣簡單的事。
我不擅長安慰別人,而且自己在會考和高考都沒有經歷過無可挽救的失敗,算不上甚麼過來人,客觀而言,該A的A了,失敗的也沒有失敗到底,而且看這些公開考試的得失成敗不重(且當作是風涼話吧),在自己放榜那年,也沒有經歷甚麼情緒大起大落緊張惶恐。
是日,我比一年前情緒繃緊,是因為我的學生快要知悉他們耕耘的成果。失收,當然是無法避免的,但我看著他們過去這年是怎樣一路走來,在出征前夕如何躊躇,在自修室裡耗了幾多日日夜夜,我不喜歡刨書狂,也對他們油然生敬,非常欽佩,至少我自己沒有這樣的毅力,這樣的恆心,沒有付出過這麼多的心機。還記得從前他們反覆地問到底寫多少字才足夠,我也反覆地調整他們的認知態度,告訴他們,不要先去想這些不是重點的框架,先想內容,你想到了三個重點,擴成段落,段落裡有明確的主題句﹑ 闡述﹑例子論證和小結句,整個結構完整,字量已必然不少,根本不必老是想著怎樣去把幾版考卷充起。他們談到他們JUPAS的排序,想要進大哪所大學,哪個學系,我改過他們數十份的功課,他們的能力水平,我絕對清楚。
當然,有絕對實力是能夠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的,大學英文系教授,UE沒可能拿不到A,把失敗推諉至運氣之上也是不少人的天性,也是他們安慰自己的表現,但人性軟弱,也是我們否定不了的事實。因此,徘徊在低潮之際,肯定自己,不要不停追悔,比急於檢討,是更重要的。所以,我在FACEBOOK說,「只是考試有太多講運氣的成分,不要在塵埃落定之後,懷疑自己付出過的努力和相信過的理念。」是一種被需要的安慰。
因為,誰不知道,在投籃失準之時,怪的不是籃框籃板,問題出於球員出手一剎的力度﹑角度﹑眼界。但,球賽已經輸了,獎盃已經失去了,在人人都有情緒起伏的一刻,理智批判迫人反省,並不見得是最恰當的時候。就像別人戀情美滿,你跑去說些小心狐狸精之類的話,沒有大礙。但別人吵了大架,你跑去說道理,就像挑撥離間他人感情,令可以挽回的感情雪上加霜。
冷靜下來,勝負得失還是要面對,如何安置A1A2A3,是高考生需要費煞思量的事。而學懂何謂不解人情,何謂設身處地,是一些急於在高考生放榜之時鞭撻一番的人,需要費煞思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