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獻給每晚睡在我旁邊的2007房室友S君的。
七一過後,更加多身邊的人說,又遊行又上街,浪費時間和精神,移民便一了百了,S君也在早前向我提出過這樣的論調,當時在街上我未能有條不紊地跟她解釋一走了之的可行性和正當性,現在補救,相信應未為晚也。
要開展到底移民是否可行的討論,首先要把一個最重要的原點弄清,那就是,你是否將香港視作你的家,你是否把自己當作香港的一員。若你自視為過客寄居,如雲浮於天,魚游於水,暫歇於此,以移民為退路或前路,並不可說是不負責任的。但那又引來了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你有沒有逃離香港的能力,說白了又是錢作怪。
面對現實。正是因為普羅大眾的收入都不是高得動不動可以揚出過千萬身家資產飛奔瓦努瓦圖,於是我們滯留。正是因為專才優才數目有限,那種高檔次的移民計劃,我們沾不上邊。就像我們沒有額外的財富多購入另一個單位,而又有追求更好的生活之心。既然尚有十萬八萬在手,那便來一次裝修吧,貼新的牆紙,買新的地櫃,換新的座台橙,讓已經屬於我們的這一處,變得美好,以我們有限的力量,改變這個不堪的市容。裝修期間,需要忍受污煙瘴氣和天拿水味,也可能會被裝修師傅指責你某些構思過分不切實際,天馬行空,這都是必然的。所以你可以到親友家借宿幾個月,也可以留守,與自己的家園共存亡,看著翻新的從陳舊變美輪美奐而感到自豪,看著自己揀的傢俱遷入,安放在你理想的牆邊,這是你的選擇權。
若你其實覺得你屬於這片土地,也有那麼一點的歸屬感,那你就沒有持這種想法的理直氣壯。這一代港人的父母或祖父母輩,當中有很多都是當日因躲避共產黨而偷渡或遷徙來香港這彈丸之地的,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已經安穩扎根,孕育了新一代又一新一代。學生手冊上,往往有一欄是籍貫,但對八十後或九十後而言,思憶故鄉,早已不是他們能夠感受的陌生情懷,東莞新會,雲南江門,那裡沒有一個人他們是認識的是相熟的,只是大陸的幾個地名,朋友新相識,問君從哪裡來,回答沙田旺角筲簊灣,連新界九龍或港島都不消提,還來得正常。後來,「蝗蟲」劫港禍港與D&G事件,反映了誰人為客,誰人為主的客觀形勢,因為反客為主,鵲巢鳩占了,於是港人便憤怒,這就像賊人來我們的家打劫,我們當然是報警和抵抗,以禦敵為己任,斷然不會自行收拾細軟讓出辛苦供養的單位。
不論你愛不愛港,愛不愛國。其實我們不是在談politics與大是大非,我們只是在談很貼身很personal的生活,並不是我一腔熱血我渾身是膽我喜歡講這麼serious的issues。我也想平凡地活,當頭飲飽食醉便可以度過餘生的寵物。而我們是人,You came back from Britain我還是想跟你說說價值層,You have never studied Chinese culture我還是想跟你說說人禽之別。當你的家庭收入勉強算是中產標準,極其量你一家老幼每年外遊三兩次,爭取聖誕與復活期間自我釋放間歇解脫,徹底地拋低「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只能是睡夢中的泡影。我當然不反對有志之士努力投機炒賣籌謀後路,畢竟腳踏實地像牛一般耕耘是不能夠給你添一雙翅膀振翅高飛,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當一個名副其實的Hongkonger,只要你成功,絕對沒有問題,解決了就是英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