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比中大厲害,不是沒有原因的,且看星巴克咖啡店的應否允許經營取態,即高下立見。
星巴克不是一具備社會良心的連鎖集團,眾所周知,但講究社會良心,就不會連鎖不會發達,也是常識。既然成功,身為學生也就該向它學習研究與推崇,勝者為王。即使它表面上標榜公平貿易,實際壓榨農民以圖暴利,無所不用其極地攻擊商業對手,但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最大化商業利益手段,BBA的課堂也是如此教授的——原材料成本下降,總成本也下降,於是賺錢,競爭對手減少,龍頭壟斷,於是賺錢。既然談論到錢,神佛都得靠邊,那麼星巴克包裝包裝,把那幾個百分點的公平貿易放大來替品牌化妝,也算是仁至義盡兼「唔話得」了。畢竟它還讓消費者以資訊有限來自我催眠自己為遠庖廚之君子,留有一點灰色的餘地。眼不見為淨,狂徒不在我們面前殺人,還理直氣壯地說他沒有殺人,我們便將就將就吧,太坦白赤裸的世道,畢竟是會很崎嶇的。
中大不敢面對廣大學生一但倒戈的殘酷現實,而港大則選用了真正能表現人文精神的做法,就是讓星巴克進駐而又任學生選擇吹捧或不屑它,這就是港大學生的境界。
不受誘惑才是絕對的堅定,耶穌也以接受撒旦引誘來證明自己的神聖,港大學生與耶穌放在一起比較,當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星巴克在港大的分店,售賣的所有飲品食品都比外面連鎖店便宜。因此,港大學生放棄因其不義而堅決不走進去的傳統抗爭方式,反而出其不意地大力支持,其可照汗青的心思顯而易見之外,智慧之高也可見一斑。因為在這裡是優惠價,其可謀之暴利自然不比外面分店,盤剝之計也就無法在薄扶林一角得逞。港大學生曲線反星巴克,影響其營業額,擾亂其如意算盤,手法煞是高明。與此同時,光顧的人更一反被消費的常規,倒過來消費星巴克那高尚又泛濫的偽中產情懷,一面隨時拍照放上Facebook諷刺世人,一面在社會學導修課批評星巴克的營商策略。這看似表裡不一,實是內心堅貞的難得決心,就如被迫服從父母之命媒酌之言下嫁闊少的黃花閏女,即使極其委曲地房也洞了子也生了,心中牽掛的,始終是當日一見鍾情的窮書生,多麼可歌可泣。
另外一部分光顧星巴克的港大學生,又是有自知之明的一群棟樑。他們知道個體的渺小無力,深明自己不光顧這種霸權也總有人光顧的道理,理解人類世界逃不出弱肉強食的規則,於是順應時勢,安於天命,不杯葛不挑釁不抗爭。這樣的社會觸覺,讓他們獨步學界甚至商界職場,卓拔超群,把那些天真傻孩子都徹底地比了下去。農民當然是用來剝削的,沒有被剝削的貧苦階層,也沒有駕跑車歎紅酒的逍遙富人,正如有牛也得要有草,養大魚也得養小魚。大魚能做到的,就是設立休漁期,讓小魚有時間繁殖及休養生息,以製造更多小魚,以及間中捐錢給志願機構然後看看宣明會的特輯。這又是一重漂亮的義舉,悲天憫人有餘。最重要是在舉辦過救救第三世界孩子之類講座之後,再落幾滴淚,任它隨漣漪消失於香濃的咖啡之中,心靈也就不會空洞。
港大學生更出色的地方,在於清楚做人不能太欠缺彈性,能屈能伸要緊,所以在職場長袖善舞,份外受歡迎。一個人的眉頭,早晚都硬繃繃地皺著,動不動就談地球另一邊怎應付赤貧或香港政治制度的積弊,如此正經八百,會連蒼蠅也嚇跑,怎樣交際呢。所以要「搵食」要social,總得避免過分貫徹始終追求正義——除非藉著堅持原則塑造而成的正面形象有價有市,能在關鍵時刻販賣,以變節甚至失節換取機遇,否則大可當個小人。因為無聊的人文精神或道德立場使仕途卡住的君子,最終只會後悔一輩子。明德格物當然好聽,養妻活兒還是必須。朱熹不富,也有侍從與子弟,今人若連幾分錢傍身也缺乏,空談人文精神與是非黑白,隨時無處容身。失節事小,餓死事大,無命又怎談情操?得不償失也。
高尚的是理念,腐朽的是人心。理念多是用來空談的,人心也多是步向腐朽的,而人文精神又不能賺錢,那就多談無謂。或是直入正題,為人文精神開口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