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寫手蔣薇要跟微信說再見,我滿腦子都是好奇的問號。明明奶粉鬧荒走私猖狂,他都一如以往的繼續將和諧論高唱入雲,為甚麼今日竟然因一件小事借題發揮,把偉大祖國一下子拉到藥石難救的險峻田地,然後對他的跟隨者曉以大義鞭以怒筆?庸輩若我,只覺煞是弔詭。說不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針刺到了自己皮肉,痛覺神經真的無法再麻木吧。
網絡的其中一大吸引力,就是匿名,因為不必暴露身分,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而想暴露自己身分的話,也沒有人會加以阻止。百花齊放,固然有利有弊。利當然是言論自由,尤其是在言論自由遭到箝制的國度,可以隱藏在熒幕背後,是一種精神解放。身分保密,言論不易被追究,批評當權者的意見也能更擲地有聲,一針見血。弊則是流言與攻擊,可以不顧後果地發放,有時候謠言滿天飛,影響現實世界社會秩序。不過,「謠言止於智者」,盲搶鹽事件之所以發生,也不能全怪罪「太自由」,民智才是關鍵。總體而言,網絡實名制還是不利網民和互聯網文化的。
然而,在中國, 違背良心的學者,不是少數。2002年,清華大學新聞學教授李希光就曾主張落實網絡實名制,理由是「利用假名發表言論是不負責任的」。後來他打倒了昨日的自己,但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很合統治者的胃口。於是,在世界各國逐漸放棄網絡實名制的潮流中,中共反其道而行,致力推動它。在去年,大陸主要大網新浪、搜狐、網易跟騰訊微博共同正式實行了微博實名制。
我猜,今時今日,應該沒有軍人駛著坦克壓境,強迫蔣薇或所有用家選擇微信。選擇了,也就不要因它「突然」在自己肩膊添上桎梏而發牢騷。一切都是計劃之內的,沒有突然,沒有生變。極權制度一日存在,即使「老大哥」的實體死了,其象徵與形態也會千秋萬世傳承下去。秘密警察今日因互聯網發達而發展出網絡監控分支,是隨時而必應運而生之事。監控只會由淺入深,有增無減,因為人越來越反叛,壓抑的力度也要越加越大。今日只在公眾平台,類似專頁的東西裡出現,明日可能就會是個人帳號。「這是一個不信任自己國民的國家;同樣地國民不再信任這個國家。」蔣鞭如是寫,情真意切,似乎感慨萬千。
首先,自我小學中文課以來學習所知,分號「;」並不是這樣用的,他把它錯用了,但正確用法不是我要糾纏的重點,在此不贅。我只想說,大陸不知所謂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和很多人都選擇了離棄,選擇了不啞忍,所以瘋狗似的罵個不亦樂乎,但蔣薇不同。他是向來熱愛和平好講道理的人,沒有資格說這個國家不值得信任。他好應包容一下,忍耐一下,體諒一下,埋怨和批評,是無益的。況且,留下真實姓名、電話號碼和身分證明又有甚麼好怕?光明正大,行得正企得正,即使政治像鬼一樣摸上門找你,夜半敲門,按理也不應該感到驚慌。何況蔣薇坐擁超越兩萬粉絲,常常發表和諧文章,鼓勵中港融合,維穩之功不小,更沒甚麼需要恐懼,公安絕對不會逮捕維穩功臣。
先進的微信跟美好的國家都在等你,趁快刪去愚文,歸去祖國無垠的懷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