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與否,悉隨尊便

中共官員出口術干擾香港內政,早已是見慣不怪之事,港人的高度自治的「高度」,早就輸給鄧小平。新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於日前高調放風,表示香港的特首必須「愛國愛港」,隨後多名狼狽為奸的港區人大及政協委員相繼附和。

到了今日,數之不盡的老泛民跟愛國者,仍然覺得一國兩制並非空文,港人治港並非空話。然而,事實上,「一國」永遠比「兩制」大,政權與民族永遠凌駕司法和制度,把國放在前,把港置於後,是大陸排列兩者的慣性次序。因此,近日香港社會興起以捍衛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利益為先的思維,又反動又政治不正確反動,當然教大陸官員更急於抓緊維穩滅聲工作。他們不但標榜先港後國,更甚者還揚言愛港棄國,勇敢直視港國兩方水火不容的文化差異,認為今日中港不能調和之矛盾,正是讓港人藉著共臨大敵而建構當代香港人身分認同,甚至是香港人乘時脫中「鬧港獨」的契機。

「愛國愛港」這個詞語於香港市民的眼中如何詮釋,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一點,最重要的,還是中共跟大陸人怎樣看待。單看這一點主從關係的反映,便知溫馴的香港人早已無勝券在手。甚麼都得先徵詢所謂「阿爺」,爭議看釋法,經濟要依賴,民主等施捨,七百萬人還不是聽待發落麼。

中國跟香港,可以 不是勢不兩立的,如果兩者的關係能僅僅維持在地緣盟友或商貿夥伴的層面。目前的問題卻是,一方總喜歡拋出「關照論」,批評港人「不包容同胞」,點出兩地「血濃於水」——每當血緣跟大一統的污水流進盆子裡,那就黃了,那就俗了。

愛港先行,要否愛國悉隨尊便。身為香港人,愛港應該放在首位,修正習慣選字措辭的陋誤,以正思維框架之紊亂。扭轉了過往的思維,認清了自己與他族的差異,擇善去惡,找出可行的兩地關係走向,知道權力鬥爭的真相與對象,香港人才能生出改變香港社會的決心,全新的可觀的政治文化才會得以重塑。

佔領中環行動的提倡者戴耀廷教授強調,佔領中環不等於與中共對抗,只是希望對方遵守「一國兩制」及「港人自治」的承諾。但是,要一個以食言為常態的嗜謊者停止反口覆舌,分明就是一種刁難。護港不反共的說法,出自學者之口,無疑是過分天真,若此天真非真天真,則其避重就輕之術,實為刻意埋下了模糊香港人焦點的伏線,會令香港民眾士氣不長,實其心可誅。爭取真民主普選從來就是挑戰中央權威,因為香港是大陸的從屬,所謂國先於港,那又豈有容許野馬脫韁自治之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