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唔好打香港patpat啊

12678-662283

「爺爺,唔好打香港patpat啊!」

明報本週「佔中」對談的嘉賓是民建聯新星李慧琼。她的對答,不出意料地,繼續是極難找到漏洞的官腔,避重就輕,連訪問者也形容她遣詞如履薄冰——避開「篩選」字眼,連「普選」也少提,取而代之的是用了冗長的「公開公平有競爭性的選舉」。遠至喬曉陽,近至譚耀宗,共產黨式詭辯的不知所謂,早就被抽秤淨盡,但一派胡言者繼續一派胡言,批評者繼續批評也無濟於事,也就不必再著墨。

現在暫且不談李慧琼,只講戴耀廷,因為與民建聯相比,更值得我們關注與修正的,其實是傳統泛民對中港關係的詮釋。戴耀廷身為活動召集人,目前的一言一動,成了大眾對「佔中派」捕風捉影的目標,偏偏,他們最惹人詬病的自矮自卑心態,往往在溫和從容的言談間無法避免地春光乍洩。

始自秦漢,在中國過去幾千年的專制歷史裡,社會以倫理為名,用道德為器,高舉並內化著「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思想,綑綁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和縱容了一位又一位的昏君。殷鑑在前,後人理應汲取教訓。何況,在今日,我們用現代的、西方的、進步的思想來解讀,領導者與官員的關係,根本不應是絕對的服從與統屬,制度會讓他們互相監察,互相制衡,以使政治澄明,政策合理。另一方面,隨著個人主義興起,每個獨立個體的自主性被放大,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更越來越遠離傳統的父權至上跟盲從愚孝,早早擺脫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愚忠。

親子關係牽涉的不單是法理與制度,若任中港關係淪落若此,我們又憑甚麼帶著《基本法》跟中共討價還價?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中國特色,閉起門窗,自是容不得閒雜人等置喙的內務。家庭觀念,是可以各有各演繹的東西,每家每戶對「一家之主」、「男主外,女主內」、「父尊子卑」等看法分歧亦極大,官威也好,規條也好,也是壓不住高度膨脹的父權的,畢竟「清官難審家庭事」。

事實上,即便如某些愛國者所言,中港五百年前是一家,今日的分歧,明顯就反映了大家已不再是一家。 如今,一方執拗於基本法四十五條中「普選」的定義,要求二零一七年的特首選舉得要是普及而平等,另一方則認為政改不能脫離一國兩制的政治現實,「不與中央對抗」才是識時務的做法。若是一家人,多是父母食端午糉蘸糖,孩子不會蘸醬油,對「普選」的看法,總不會那麼南轅北轍。「相見好,同住難」。昔日渭水歸渭水,涇水歸涇水,當然沒幾許朝夕相對惹來的磨擦,離地愛國當然輕易,因為被迫認賊作父還未成為現實。回歸後的中港矛盾,正是讓雙方知道現在是時候分家了的契機。

懇請希望香港有朝一日落實民主普選的各方友好停止將中港關係比喻為父子關係,更別進一步說香港是「頑皮的弟弟」而民建聯就是「乖巧的姐姐」。抬舉港奸民建聯是「聽教聽話」的好榜樣,陷港人於不仁不義,實無益於政治現實。追求民主理念無罪,不是出於「細路仔玩泥沙」的貪得意貪過癮,這跟孩子「曳曳」得換來「藤條炆豬肉」的刑罰,是沒絲毫雷同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