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觀眾只看《騙地謊言》(Promised Land)沉悶平板的宣傳片,大抵沒甚麼意欲入場,因為它實在不是一齣具豐富娛樂性的商業片,而較像是一齣結構緊密、節奏明快、具戲劇性的紀錄片。
故事講述美國一小鎮被跨國天然氣探採企業全球(Global)看中收購,而男主角Steve(麥迪文飾)在小鎮開展游說鎮民工作的經過,因逆轉性帶來的高潮就是假環保人士自揭自己是來唱白臉。起初,假環保人士四出作「假見證」,目的是阻止Steve成功游說所有鎮民賣地,指責全球在自己的家鄉埋下的禍根,證據是已被全球收購的他家,該地牧養的牛隻全被有毒化學物殺死,地力無法再恢復。當鎮民全心相信了他的證據之後,Steve收到由公司總部寄來的機密文件,指出假環保人士的所謂證據並非屬實,於是Steve以為自己有了勝算,將會贏得漂亮的一仗。可是,假環保人士卻在離開小鎮前告知Steve自己的身分,讓Steve驚覺一切都是全球佈好了的局。
首尾情節呼應也幾乎無一遺留。Steve首次進鎮就留意到當地的馬像侏儒一般,結尾老人科學家也有為他釋疑。Steve在首次鎮民大會上沒有碰拍檔的鮮榨檸檬汁,在關鍵的第二次鎮民大會之上卻光顧了賣它的小女孩。
同時,人物性格也刻劃出色。 Steve長得誠懇,頭腦不靈光,並不是公司信任的一員猛將,他面對首次鎮民大會後的群情淘湧,及假環保人士的突襲,顯得毫無招架之力。飾演Steve拍檔的上了年紀的第一女主角則熱衷工作,待人冷漠,唯對兒子十分關心,可惜親子關係卻不甚好。第二女主角Alice則從在酒吧與Steve相遇的首次對話中已反映了機智的一面,其後雖沒刻意引導喜歡自己的Steve回心轉意,總算是讓 Steve「鬼拍後尾枕」的功臣。
事實上,Steve之所以改變心意的原因,並不是甚麼良心發現的俗理由,而是:一、被公司利用而非有權自主的不爽感覺、二、想到自己家鄉的面目全非及三、對Alice有好感。第一女主角全程傍在Steve身邊,提醒他得盡快履行職務然後向公司交差,卻全然不能起成功動搖Steve的作用。責任感無法影響Steve,真正讓他決定不再欺騙鎮民的,是公司派來的假環保人士的所作所為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如自己想像般強,而只是一台巨型機器裡的一枚齒輪、一齣大型話劇裡面被安排好戲分的小卒或是一顆在棋盤上無權自決的棋子。加上自己的故鄉在過去也被全球化摧毀掉,這個小鎮又是Alice的祖家,他才立下決心把真相公諸於世。
Steve在公司的眼裡是毫無重要性的,我們每個個體在全球化的世代亦越來越不獨特。所以,有些人這樣想——哪怕只是能保存多一刻,或多一些,也該盡力一搏。有些人卻這樣想——反正洪流不可擋,倒不如乾脆一點放棄。電影的題材旨在探討人性,角度並沒有偏斜,保護家園和天然環境與賺錢雙方的動機,都被導演無遮無掩地攤了開來。
導演處理的手法跟我們碰著的現實是一模一樣的。我們能夠接觸的真相,往往不難查找,只是在權衡平凡生活的美好與獲得一筆橫財之間,人的雙眼份外易被蒙蔽。心水稍清的人都了解,這類資源鑽探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安全,就像採油和發展核能,其潛在危險性,用不著出身麻省理工的老人科學家提點。只是, 鎮上的現況的確艱難,而出賣環境,供出土地下的能源,換來金錢,更是大勢所趨,不單是美國,整個世界都向著這條不歸路奔去。世事無完美,可持續發展,從來就是空中樓閣。我們能在小處著眼,分類回收一下塑膠瓶子,少用一點電力,縮短洗澡時間,卻無力導正發展過度的歧途。全體的慾望,最終壓倒了希望。
值得批評的是,字幕翻譯水平不高,例如履帶牽引車廠就被譯作了「卡特比勒廠」(caterpillar firm),妨礙了觀眾認知Steve提及的小鎮原本經營的是甚麼,而人物對話本來詼諧和饒有智趣,譯成了中文卻失卻了其神韻,誠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