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屆香港小姐因為水準大大提高而重新備受注目,在港姐冠軍陳凱琳發表撐普選的言論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討論參賽者的政治背景而非她們的外貌,例如陳凱琳在加拿大長大,根本算不上香港人,甚至家住九龍塘五千呎獨立屋,是離地中產之後等等。所以說,娛樂還是離不開政治,就是如此。而在芸芸眾議之中,港姐冠軍長得「很不香港」,則是最「膠」最反智的批評。
港姐冠軍長得「很不香港」,其實是一個不可取的法西斯論述。如果她有別於一般華裔的高鼻大眼,春筍臉龐是她沒有資格代表香港的原因,那利君雅跟喬寶寶,同樣也不配在香港擔任記者,不配在香港的娛樂圈搵飯食。當香港人把香港人的定義狹隘化,縮至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才算是香港人,金剛可以但喬寶寶則不可以,香港小姐其實也就無疑於華裔小姐,親手毀掉了香港小姐跟香港的存在意義和獨特地位。
現在這場選美,是完完全全專屬於香港的選美,要選的是一位能夠使香港在其他人心目中留下美好形象的宣傳大使,與族裔無尤,只與身分有關。再推遠一點說,就算香港小姐不是華裔而是巴基斯坦人,也毫無不妥。華裔小姐選舉,要選的是在華裔族群之中最優秀的女性,香港小姐選舉,要選的是在香港這片彈丸之地之中最優秀的女性。嫌棄陳凱琳過分西化的看官,其實都是被大中華主義潛移默化了而不自知的「大中華膠」。香港之所以是香港而非大陸的某某城鎮,其獨特之處正正是,在這裡生活的,不只有華裔跟所謂中國人。就算主要成分是以當年走難渡海來港的人為主,經歷逾大半個世紀的華洋融匯,中西文化薰陶,香港的特色亦經已形成——按道理,香港應該是一個以華人為主而極能尊重多元的地方,而非存在片面的華夷之辨的小島。有人以種族特徵謀算甚至觝排他人,從族裔角度切入抽秤陳凱琳,完全是在暴露自己的不文明。在一個非法西斯的、不挑動種族差異的地方,後來的移民,就算不諳粵語,只要肯尊重本地文化,其實都具備成為身為夷、心繫港的香港一分子的資格。
再說,外表和行徑偏向西化的人在香港,評價從來是褒揚多於毀損,遭遇也一直來優渥多於多舛。港男好洋女,港女迷洋腸,陳冠希跟吳彥祖就是好例子。作為一國際化城市,在文明水平、核心價值甚至審美觀都靠攏先進西方多於醜惡大陸的傳統下,香港大眾對混血兒和外國人趨之若鶩,對章子怡、鞏俐一類國內特產比較輕視,是尋常不過之事,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價值觀。大陸美女美男,五官再精緻,也擺脫不了土味,始終欠缺貴氣,黃曉明之所以不能跟古天樂比。因此,猶如混血兒的陳凱琳摘后冠,不但無傷大雅,更是極能反映香港人心和符合香港人心底裡崇洋的結果。
港姐冠軍,美貌固然是最重要的一環,畢竟外表先行是人之常情,但智慧更是不可忽略的一環。陳凱琳的氣質,是過往十屆之中罕見的,那種沒可能隨便在銅鑼灣旺角碰著的高雅,其實是品行兼優而催生的雍容。這份生於香港富裕家庭,五歲負笈加拿大的雍容,當然不能象徵廣大星斗市民的形象,但移居美加再回流,大抵仍是相當數量的港人寫照。智慧方面,她並沒有流露MK得相由心生的歐陽巧瑩的無知,還得體地指出香港動亂之源在於政府倒行逆施,認為政府應該多聽民意,推動公平的普選,足以顯示加拿大名校出身的身價。
在這個人人都為了遠南山之雨而避談政治的年頭,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把以美貌為先的港姐迫得太緊。縱然落實普選的建議不過是連民建聯也如是喊的口號,可是,多一個陳凱琳這樣的麗人,多一個謝安琪這樣的歌手,總勝過充斥連詩雅與王菀之的白癡。娛樂避不了政治化,不代表娛樂需要極度政治化,好端端的,最終迫得明明其人若何,有眼皆見的翠如bb也要洗底解畫向公司交代,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