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比歷史上的蘭陵王的《蘭陵王》

《半澤直樹》受到日本主流觀眾追捧,一口氣看完,發現果真是水準之作。另一邊廂,在中台兩地,也來了一齣很多人談論的《蘭陵王》。為了避免犯毫無認識便妄下「拍極都係垃圾」定論的毛病和被貼上崇東洋媚海外的標籤,於是也嘗試看了幾集。可惜的是,有距離就是有距離,日本就是日本,陸台就是陸台。《蘭陵王》令人驚喜的,只有五月天所唱的片頭曲<入陣曲>和以南北朝為背景的設定而已,內容還是不出人意料之外的不堪一擊的。

向來古裝電視劇的主題曲,是配上二胡的悲壯,號角的蒼涼,或戰鼓的沉重,甚少起用搖滾樂,所以<入陣曲>的採用,確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但是,主題曲畢竟只是點綴,劇集要搶下收視,還得靠功力。

普遍歷史劇的主題曲都是這樣的

在終於不再是非秦皇漢武則三國滿清的改變下,《蘭陵王》講分裂時期的歷史,講往往被傳統中學教材埋沒的猛將,豐富大眾側重大一統朝代的史觀,本來是好的。可是,在不同的時空,重複千篇一律的劇情,安排為了推廣偶像而落墨要重的感情線,則令南北朝的特色流於可有可無——反正自高自大違抗軍令的,不只斛律須達,劉備麾下,正有一件莽撞的張飛,攻城掠地爭霸中原的,也不只北朝周齊,春秋戰國的大亂鬥更加可觀。到底北魏漢化運動之後為北方後起的政權帶來甚麼影響,外族人與中原人雜處對社會又帶來甚麼變動,拓跋跟宇文這些響噹噹的大姓大戶又流傳甚麼事跡,才應該是南北朝歷史劇應該牽涉的重點。

除了沒有抓緊南北朝特色深入淺出地表現出來之外,在劇中,不合常理的事情也發生得相當頻密。巫族天女能預知未來,這點宗教迷信的存在是沒問題的,不合常理之所指,是高長恭明明挾持了敵方尉遲迥於亡命馬車之上,竟因俯身聽自己的手下說話而任其脫逃,後陷全部人於險境。這完全不似一個以五百輕騎敵十萬大軍的戰將會犯的錯誤,他竟然犯了。另外,飾演高長恭的馮紹峰的背影,也相當具男性化的線條,壺口關硫磺池之相遇,由林依晨飾演的楊雪舞竟然一直認為對方是同性,也是反智到極點的。反智不是問題,她在《惡作劇之吻》裡也很反智,問題在於她的角色是所謂「天資聰穎」的巫族後裔,根本不會連一個昂藏七尺、虎背熊腰的背影也錯認。人物性格欠說服力有如樓房主力牆裂痕滿佈,劇集失敗,幸好不會壓死人。

12678-671682
北朝的冶鐵工藝的確發達,但不鏽鋼門較……

歷史劇的最佳功能,其實是警世,讓不好讀書的觀眾可以輕鬆地鑑古知今,添點學養,偏偏,不論是大陸還是香港出品,都甚少能夠達標。大陸製作誠然相對仔細,不會唐宋明清衣飾佈景差不多,但南北朝的小村裡被現代化的不鏽鋼門較「穿越」,比漢人吟起<靜夜思>還要突兀,仍然顯見其認真有欠。不影響劇情發展的粗心大意例如「為甚麼在馬背上長大的人可以毫無損傷留下的疤痕」尚且可以不挑剔,但不合常理的荒謬之處越積越多,便會令人無心戀戰。與此同時,剛剛大結局的《半澤直樹》則不但沒出甚麼紕漏,側重復仇的戰鬥,而是抓緊了銀行業內的特色兼適當地解釋銀行業界的詞語給觀眾知道,並沒有任由它淪為在雜誌社、旅行社、律師樓都可以一字不易地複製過去的劇集。

當朝代的獨特性被淡化,焦點被轉移至男女情愛、爭位奪權、後宮廝殺,穿時裝還是古裝,根本無關痛癢。我看隨便一部便好,用不著看完這部看那部,浪費寶貴光陰。《甄嬛傳》跟《步步驚心》,我沒追看過,但既然追捧的觀眾仍是那些地區那些人,那想必也是跟《蘭陵王》相去不遠的貨色——掛古裝的羊頭,賣偶像的狗肉,一邊爾虞我詐,一邊談三角戀便一炮而紅了。大抵壓抑和被豢養良久的人要的,就是這麼一類能安撫人心的治癒劇。世道多舛,害人只因自保,大條道理,政治骯髒,外面紛亂,避入桃源,不聞不問最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