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英籍校長入主港大

在中共慶祝自己成功竊國的日子得悉港大校長新鮮出爐,百感交集。看到港大新校長Peter William Mathieson的笑容,不期然地,想起了「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的肥彭。英國人,就是能帶給香港市民這份親切感和寬容,尤其是在被中共「收返」的艱辛年頭,在中大設校深圳、科大失守淪陷、嶺南委任梁粉的時刻,港大邀來一位外籍新校長,還要是前宗主國來的,猶如長路漫漫長夜又漫漫,熬過了,終於見晨光。

不論是國會出身若彭定康,還是外交部出身如多位總督,遠在海峽一邊的英國來者,對香港文化認識不深本來就是尋常事。可是,英國管治者得人心之處,正正在於他們明知自己的弱點,於是更會努力彌補,以得體和具備誠意的舉動打入民心。反觀近在毗鄰的大陸鄙官,硬是要你遷就他說他的普通話,要「佢做大時你做細」,完全不會以軟功服人,連包裝也不包裝,相形便只有見絀。徐立之是個好人,但好人難做,好人多數沒手腕,好人多數感化不盡壞人,結果捍衛得了學術自由,擋不住來勢淘淘的政治龍捲風,自己也捱得一頭銀髮,傷痕纍纍。如無意外,Mathieson應該能承襲並表現英國人的器度,擁豐富的行政經驗和亮麗的學術背景之餘,還會以跟港大師生打成一片為己任(起碼也會做好形象工程)——肥彭到泰昌食蛋撻,他就到CYM canteen跟大家一起品頹餐。五毛會說,這些都很虛偽,但關鍵就是,英國人做得好,而你中共則如何粉飾也難登大雅之堂。

以香港當下的政治環境之複雜,大學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獨善其身是沒可能的,八一八事件,其實算是來得甚遲。「收返」香港,比中共預期的困難,所以在曾蔭權管治時,中共決定了要盡快往教育界、文化界大張旗鼓、明目張膽地滲透,「抓好苗頭」。選來選去,終於選出了個Matthieson,無疑是擾亂了中共以任人唯親為上上之策的如意算盤。英國人會做政治妥協,但那是為了大局著想的穩重態度,並非向惡勢力低頭。Matthieson本身可能只是個不好政治的學者,但是,有能力走到了港大校長這位置,其政治觸覺和管治能力應該經得起考驗。好些人在說港大校長由外籍人士出任是為了免除外界的質疑跟挑戰,但是,更準確而言,他反而應是位將能以他的學術專業,鎮住硬要玷污港大名譽、把港大染紅的魑魅魍魎,把港大重新導向國際大學的正軌的有能之士。

選港大校長,本來條件就是要來頭猛,行政能力佳,有自己的原則操守,其次是籌款力高。Matthieson的profile高低,一望而知是醫學權威,也曾擔任University of Bristol的醫科及牙科院院長,勝任校長是毫無疑問的,而相傳其「掘金」能力亦相當高。說到尾,是好是壞,能否讓港大達致真正國際化而非表面國際化實則大陸化,還待觀望,但是,以後大家跟校長只能講英文這明顯轉變,我已經覺得透心涼。畢竟,他以後代表港大,他的形象就是港大的形象。就算很多港大學生的英文都談不上「喇喇聲」,但讓香港的官方語言能重新在港大活躍起來,把日益壯大的普通話力壓回去,奪回大婆地位,也是元氣大傷的港大重光的先聲。

香港跟港大都是因殖民管治而興盛起來的,跟所謂八大院校相比,港大始終是一哥,因為港大食英國人奶水是食得最多的。這點歷史因素,先天優勢,其餘競爭者比不上就是比不上。有這樣的背景,才有敢於抗共的骨氣,八一八事件跟學生會染紅只是半途波折,以後,嗯,還是會好起來的。

1 Comment

  1. 匍匐于英国白人脚下反共,呵呵。对普通话及共产主义如此之大的不共戴天之仇,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继续当英国狗吧,无知无畏的香港人。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