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音不絕,亡黨將至

albert ho

若娛樂圈中,最教人不忍卒睹的是關家姐,政治界中,則非何俊仁莫屬。他的愚魯遲鈍,是從外表上就能略觀端倪的分明,人品則是一個永遠聽不進別人諫言的老而不個性。而民主黨以這一類人為首,自然也難以倖免,濡染相近習氣,毫無活力,反應緩滯。 有關孔允明綜援案的討論,政界、社運圈甚至坊間,大部分論點和見解的涉獵了。何俊仁卻把它帶到了二零一四年的報章欄內,還要以「新移民不是負累,法治公義同重要」如此蹩腳的陳腔濫調為題,為了民主黨的新移民選票新來源,逆本土民心而為,直是過氣又白癡。

之所以說何俊仁的鴻文是陳腔濫調,原因是「新移民不是負累」這七個字已經道出了民主黨共識及全文要旨。何俊仁刻意為之的有理有節,內容其實都是重彈又重彈的老調,新意欠奉——新移民領綜援有法律的依據、對整體社福開支構成不了巨大負擔、新移民也是有貢獻這些論點,大家都聽得厭煩,更駁得厭煩。

何俊仁言,「法庭基於人道和公義原則制衡政府的決定彰顯了法治精神,社會應對此尊重和讚許」。香港是法治之都,司法獨立,法院裁判不應受政治因素左右,大家都清楚,但是,《基本法》是一部打從一開始就已經千瘡百孔的法律,他身為執業律師,不但沒有將法律的錯弊公諸於世,連自己也從無覺悟。

中共懼怕香港這個特區會以一石激起千重浪,寧要玉石俱焚也不要香港脫離控制,堅決不遂肥彭心願,任香港一帆風順的往西方文明路徑奔去。《基本法》就是中共為了反制衡英方而訂的怪胎。它由中共黨員、中國大學出產的法學家及跟中國有商業往來的商人草擬,從來不以香港人福祉為宗,只以中共政權穩定為依歸,延伸出來的判決,往往跟普世價值背道而馳。只要觀照一下,中共最心急超趕的英美的新移民審查制度和申請條件,就不難知道甚麼才真是人道和公義原則。西方國家,會查核有意移民入藉者的身世家產犯罪紀錄工作能力,從不向「家庭團聚是人權」跪低,但他們永遠是人權和公義原則的標杆,長期「壟斷普世價值的霸權」。《基本法》有違國際文明社會都認同的價值觀,何俊仁卻盲撐《基本法》,奉若神明。換言之,他其實是在真心真意地倒行逆施,為了自己的大中華夢而扭曲人道和公義原則。那麼,他口口聲聲的講「港人亦有文明公道的修養」,呼籲文明港人尊重法律,又跟拉攏大家尊重中共有何分別?

香港跟中國在九七後接軌,隨此而來的兩地融合顯得自然不過,此中反映的是鄧小平先機早著的遠見,更是香港人不虞有詐的天真。香港人有親戚在中國,單程證簽過來團聚,雙程證簽過來敘舊,很自然。香港有錢無地,中國地多人賤,雙方合作共創機遇,各取所需,又很自然。香港經歷沙士一役,大陸開放自由行來關照香港,振興香港旅遊業,更是充滿同胞之情的自然。《基本法》既是定制,法官根據它來判案,依法辦事,剛正不阿,合理合法超自然。自然而然的,香港的新移民人口至今已達香港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香港的經濟已經接受不了大陸商家撒資的打擊,香港的床位已經不為香港孕婦而設,香港的社福資源已被大量學歷與工作能力俱無的外人蠶食。香港人在十六年過後才發現一切孽報,冥冥中有人主宰,而民主黨之流,正是粉飾太平的禍根。自然和巧合從來都沒有過,連據說秉持公義的法律,原來都在幫親不幫理,偏袒大陸人,歧視本地人。

何俊仁以動之以情的筆觸寫下「試想我們這個富裕進步的社會,若要一些連溫飽都不得的香港居民活在我們之中,我們感到心安理得嗎?」,三個字:中人欲嘔。事已至此,香港納稅人有否責任扛起以大陸貧民為主的新移民的社福開支,早不再是個經濟問題,而是原則問題。何俊仁也好,何喜華也好,講幾多數據去羅織自己客觀理性的面紗,都是徒勞的。政府不是善堂,香港不是東華。對香港沒有貢獻的移民,非由香港審批入境的移民,跟那些擁有居港權的雙非兒童,莫說是四億還是八億,根據國際文明社會對待移民的共同理念,就是一毫子也不配分到,一碟剩飯也不配拿到。活在貧窮線下的本地居民本來就多,困在劏房的、未輪候得到公屋的、幾份兼職在身仍朝不保夕的,誰又來問暖一句?將呵護新來港人士的殷切態度套在對待本地窮人身上,香港的快樂指數早就直線上昇了。

移民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那就是一個外人要移民到新地方去。這個人要離開自己的原居地,投奔他鄉,必然是因為被新地方的居住環境、工作條件、文化風氣、社會福利等等吸引,或是自己的未婚對象正在該地,別無他因。那麼,證明自己不但不會破壞其地原貌,甚至有力促進其地優勢,也是極度基本的要求,因為你是移民,不是難民。依此理推,一名美國移民,進入了美國,儘管未必能立刻惠及當地社會經濟,也絕不可能構成一個負擔,因為他已經證明了自己可以自食其力。相反,持單程證來港的新移民,毋需經正常審批程序和條件移民,香港以說不清的理由——同胞義務、社會責任、人道精神等等將其接收過來,他們在本質上已經是難民,而非移民。這批假移民之名的難民,其經濟自立能力沒有得到確認,在抵達香港之後長期失業,亟須救濟,結果申請綜援苟且偷生,又怎會不是香港的負累?整件事就是荒謬絕倫。

何俊仁最後一乏味論調是,新移民大都積極融入社會,補充香港勞動人口,甚至從事低技術厭惡性工作,言談之間,以「持平的角度」,將這批實際上在頂爛市的難民,形容得相當唔話得。基層勞工短缺問題解決之方,其實是限制工人供應,而非引入外勞,本地低技術工人理應得到更高薪酬,享有更舒適工作環境。而要緩和人口老化和提昇香港競爭力,鼓勵本地人生育,改善人口政策和工作待遇,以引入真正專才才是正道,循單程證途徑來港的新移民,大部分都是知識型社會不需要的廢物、負累。依賴單程證來港人士和雙非兒童都是弊遠大於利的舉措。

江山易改,鴿性難移,柒頭仁始終也是柒頭仁。他天真以為賣港舉措,可以籠絡新移民的心,感化大陸人的惡,好使民主黨基業千秋萬世,卻遺忘了民建聯跟工聯會在前,民主黨在泛民與親共兩派之間,早就左右不是人。香港人的愚昧,跟大陸人相比,縱是輸人不輸陣,同樣激心,然而,政黨主打港人,轉向本土,還是明智的。以喚醒港人為目標,過程中雖可能會被他們的政治幼稚病頂著肺,但救得活的成數畢竟較高,長遠而言,政黨投注的籌碼有機會一舖回本。民主黨落後於人,仍死性不改,堅持抱擁大陸人,就算一時中興,也將只是其黨油盡燈枯前的迴光反照,因為大陸人最趣緻之處,就是他們無知得來又很愛他們的祖國。平時受苦受難再多都也好,一講到愛國愛黨,就會乖乖列隊站直,不認六親只認紅旗。民主中國?平反六四?票投仁哥與卿姐?邊撚個得閒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