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職員魯莽殺狗,好多愛狗之人又在傷春悲秋,嗚嗚呼呼。不過,這些不幸事情的發生,往往是很合素食主義者意的,因為他們又可以趁機站上道德高地,引發世界大戰——人類餐餐食豬食牛,然後可憐隻狗被撞死,真是雙重標準。諸如此類。
回應這種指責,總是無異於舊時讀書應對中化問題。孔孟那一套,其核心是仁,仁是人皆有之的本性,放諸四海皆通。儒家整套主張都以合乎人性為賣點,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凡是跟人類辯論,高舉儒道這張超級皇牌,跌落地總可以揦拃沙,然後再加點論說技巧,就能達致氣勢磅礡,一瀉千里的境界了。
孔子生活時代,沒有今時今日博愛成性的素食主義者齮齮齕齕,所以他沒有正面回答過食肉是否合乎道德的問題,不過,君子遠庖廚一語,也算是解答了一半。食肉,是人性,所以他沒有說不可以食肉,只是說君子有惻隱之心,所以在食肉和齊德之間,他建議的平衡點,就是不要走近傷心地。這個解決方法,難免會令人認為是鴕鳥所為,只求眼不見為淨而不去治本,但事實上,孔子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治本了,因為人要食肉,在他的眼中,是比根本還要根本的人類需要,不可偏廢。
食素在當時還是目前,仍然是一種美德,而非一種道德,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素食主義者擺出先鋒的姿態,在一個大部分人食肉的世界提倡食素,有其可取之處,但不見得沒有犯著衛道之士經常犯那自以為覺悟者的毛病。素食主義者以一個極端去平衡他們自己覺得極有問題的「極端」——即人類過度攝取肉類,食肉既是建制,他們就是反建制,但這種反建制並非真如他們所言,任何時候都合宜的。
道德,是要易於實踐而且不受時間限制的,更是要像孔子所言的人性一樣放諸四海皆通的,所以抵制肉類,就不應該被視為道德標準。
食物鏈要保持平衡,老虎跑去食草,就會使食物鏈失衡,而人類攝取素肉兩者本來也是具平衡生態之用的,只是自從有人走出非洲,有了社會制度,有了工業革命,人口膨脹,肉類消耗量增大,才形成了大家今日眼見的惡果而已。
在1955年的中國,共產黨鼓動民眾消滅四害,捕殺「禍害莊稼」的麻雀,最後因為害蟲剋星死清光,導致了嚴峻的蟲災。波利尼西亞人抵達紐西蘭之後,人口膨脹而又未知農耕畜牧,要以捕獵動物維持生命,就令不會飛行而易於捕捉的恐鳥絕了種,然後恐鳥本來食用的植物則憑失去天敵的優勢大量繁殖。這兩個例子說明的,是大自然有它的相生相剋,天道循環,人苟存於天地之間,是不應該擾亂其規律的,而食肉,也是天地規律的一種。
所以,適量食肉,是合乎道德的,完全戒絕,則不但陳義過高,更是違反人性。現今社會,物質豐富同肉食替代品發明,可以幫助改善失衡,但將此失衡推往彼失衡,只是矯枉過直而已。既然人口膨脹和欲望無度方是問題根源,推廣減少攝取肉類,自然才是恰當的做法,素食主義者的主張,就自然有如墨家思想了。
日日將自己那套道德標準,套在全世界身上的素食主義者,於我眼中,跟耶撚無甚分別,相信孔子的看法,也跟我類同。提倡食素的,必須認識到食素是virtue,是信教的人口中那堆福音,你可以推廣,但沒必要很左膠很普世地,將人降到與動物同等的層次,因為人與動物,有本質上的分別。為了改變世界,不惜扭曲人道,贏了棵菜,輸了素質,是不值得的。而另一個素食主義者經常派上用場的原因,所謂食肉影響地球生態,也是令人忍俊不禁的。無數人類行為,比食肉更破壞環境,你又何必死纏食肉的普通人?是因為普通人比較易處理,還是因為那些核電廠老闆太難接近?
食素,是美德,食素的人值得尊重,但當人信奉宗教有宗教自由,選擇飲食,大抵也應該有其飲食自由吧。歐美國家,好多人推崇食素,這我知道,但我相信,有朝一日主流變成了素食者,也一樣會有好多人成為「復肉主義者」。這是天道,是人性,是循環,原諒我,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再向你仔細解釋了。
篇文好ON9喎
佢D舉例都同食唔食素無關係既
然後就將素食者放上道德高地再批判
例如佢講自然要平衡
但係無講點解人食肉先係順應自然
然後就所以人要食肉
係咩LOGIC丫?
跟本就同明光社講逆向歧視一樣
人由一開始就係雜食動物。
人由一開始就係雜食動物+1
這是"生物邏輯層"
儒家本身就係無邏輯,孔子只係以主觀喜好黎去斷定人地要點點點,作者忘記左孔子本身就係禮教枷鎖推動者,而禮教正係「日日將自己那套道德標準,套在全世界身上」既一套概念
建議讀哈爾‧賀札格《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作者是生物學家,正正表達你的觀點。
如何證明人由一開始就是雜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