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錯誤會重複,其真理也會重複。推翻極權,建立新秩序,自古以來,都是以洶湧得不得不爆發的民意為基礎。時機倘未成熟,孫中山如何奔走,也只是在為逆轉時刻舖路而已。過往,香港的抗爭,總是所託非人,過分依賴少數無能的領袖,這不只是不讀歷史的教訓,而是掌握不到歷史真理的教訓。
衝擊公民廣場,拉闊佔領金鐘,佔領銅旺油尖,成就了遮打革命。在整場運動之中,最具突破的舉措,都是沒有領導,沒有大會,沒有決策同辯論機制的。民意如此昭昭,全民都知道大家要成功爭取的是甚麼。因此,被政府指定去談判的學聯只有服從民意的地位,而沒有主導民意的資格。辛亥革命都是沒有投票商討的。擦響武昌起義走火一槍那人,也沒有想到各省獨立這個效應。
所以在金鐘順從大會的人,和金鐘這個地點,也是不可為的。他們背棄常識,至今還盲守學聯學民的教條,以他們為號召,就是這場運動進展緩慢甚至落入困局的原因。他們一日跳不出學聯學民帶領市民的舊模式,他們一日也只是一群隨時會被階段性勝利引向散水的村民。
當政府只提出談判而沒有跪低,說好的行動升級時間已到,市民衝出龍和道,是為了使政府知道,市民的真正力量。那是沒有領導人可以駕馭的強大,沒有極權可以收編的覺醒,為的是夾實準備入局的學聯,使他們記清自己的任務。
偏偏,勇敢市民衝出龍和道,卻招來大量聽從黃之鋒指令的村民,一擁而上指責他們收錢滋事,還一邊拍手驅趕他們,築起人鏈對抗他們。如果為大家開路去增強籌碼是收錢滋事,那麼,衝擊公民廣場,拉闊佔領金鐘,佔領銅旺油尖,又有哪一項是合乎正義的?金鐘村民自願縮細佔領範圍,而且了解不到群龍無首才是大吉之象,注定會拖累整場運動。

與之相比,旺角和銅鑼灣才是遮打革命的重要戰場,而前者比後者更加不可失去。旺角地處九龍,可接新界,物資易得,每日可以吸納普通市民,而且市民抗膠力強,甘於自制而不失清醒,清楚知道「學聯不代表我」,比縮入一角的金鐘和困於香港島的銅鑼灣都要具戰略優勢。由於市民同心,所以就算學聯談判失利,或是警察清剿金鐘人,登打士街與彌敦道交界那十字路口,也絕不會輕言撤退。這就是旺角最堅固,也最令警察束手無策的原因。
政府與投共媒體之所以死框著這場運動為「佔領中環」,目的有幾個,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大家限制在佔中™提過的方式,阻礙大家自行想像。只要大家能夠將運動套入革命的思維去想,形勢將會變得有利很多。而共產黨對梁振英的全力支持,其實亦可以理解為人家只能如此,別無他法。
歷史上每次變動,都是由普通人堅持,連累商賈,牽動上層,然後突然之間,強權就會土崩瓦解。蘇聯當年果真倒台,誰也沒有意料得到,但砰一聲,它就倒了。遮打革命,勢在必行,大家千萬不要氣餒,接受先撤後議,否則香港將會墮入接近戒嚴的高壓,更難翻生。
辛亥革命都是沒有投票商討的。擦響武昌起義走火一槍那人,也沒有想到各省獨立這個效應
你確定?
—————
所以在金鐘順從大會的人,和金鐘這個地點,也是不可為的。
上一段不是才說沒有大會嗎?
沒有大會的是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