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斷言香港兒女將會於三年內進佔各大學學生會取代大中華膠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香港優先這潮流浩浩蕩蕩,沒有人能夠逆轉。以前認中關社的大學生如何成為主流,日後愛港不愛國的大學生也將會是如何成為主流。這是一代不再失語的香港人。
天道周星,物極必反
年輕人思想一般接近左翼,會重視人權,會保護弱勢,會反資本主義,是常見而合情理的。然而,香港好些主導社運和政界輿論的人,都沒有為香港人指引過一條明路,反而一直地錯誤運用和解讀左翼理論,大談新移民也應享有人權的自以為公義,中國人才是弱勢的自瀆式憐憫,使正在成長的學生都跟着走入那個誤區。泛民的無能,吸了學生去實踐理想,最終卻是給他們過冷河,將他們變得一樣迂腐而怕事,沒了後生的朝氣。
那種空泛的、講多過做的、不做不錯的泛民左翼思想,就是如此長期麻痺了大家的思考能力,使大家走了偏路,忘記了香港人本來就有權審批何人入境,忘記了一國兩制之下大國顯而易見的壓迫。直至現在,大家才遲到好過沒到地意識到香港形勢的轉變而回復正常,開始接觸到真正同路人的說法——同是爭取民主,同是建設香港,卻是新鮮地以港中區隔為大前提,甚至拿出國族論述來為香港解圍。
十幾廿年來左翼種下的毒果,現在大家就會將之連根拔起,一次過清算。中學生受了遮打革命的影響,眼界一時開闊,也受到新思潮啟蒙,看清了反殖革命不可以直接移植西方戰後嬉皮士那種玩法,而是要嚴陣以待,不唱K不散水。這能使他們變得堅強。美國嬉皮士不是在反殖,也早有代議制度。香港在打這場,要類比,應當跟獨立戰爭類比,跟驅逐英國人霸權,建立美國人身分類比。獨立戰爭是有血有淚的,而香港新一代正預備去付出這些,所以他們不會再走左膠的回頭路。
命運自主,擺脫左膠
說到學聯和各大學學生會這堆泛民生力軍,很多人都會感到心灰意冷,因為根據往績,他們的行動力弱,而且時時被泛民政黨、學聯老鬼和活躍左膠左右箝制,難成氣候。這個問題,在遮打革命這個多月來也是表露無遺。但此中大家一定不能忘記的是,這三種人何以不自己發功,而是要千方百計接近學生,黏附學生。
泛民膠接近學生,一派親暱,使人家對她Bobo前Bobo後的,就是為了寄生。他們是要借助學生的光環繼續行其左膠之路,以及阻礙大專學界發揮早應要出現的能量。他們自己是見不得光的,所以才要借殼上市。換言之,只要學生不再甘心受控,甚至在進入學生組織前已經看清泛民左膠的計謀,人格獨立,對中國不抱幻想,認同香港利益優先,學聯這種組織就會成為由學生做主的新學聯。
現屆學聯不一定是無能之輩,但關鍵時刻,膽識比能力更重要。思慮太多,拖延太久,不識跟戴耀廷等人切割,都是反映他們有謀無勇。明明學生衝擊升級,不會令人覺得別有用心,他們卻白白放過了升級的良機,令大家淪為甕中之鱉,最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因此新學聯的冒起,是必要的。而新學聯將要離棄舊的會章,抛開「中國有民主,香港方能有民主」的枷鎖,以將一國兩制導回正軌為短期目標,也不會害怕使用激進的手段。我們將能看見的是,起初有少量人撼動左膠,後來就會有一半人很有主見,再之後那一屆則由本土力量主導這樣的發展。幫助宣揚革命訊息而又擁有資源的各大學生傳媒,也會發生這個演變。
以牙還牙,十倍奉還
這是一個尤其要努力讀書的時刻。為了向上流動,更為了改變香港,所有人都要擠進建制去。沒有學歷,沒有網絡,一味在外革命,只會事倍功半。
而滲透學聯和各大學生傳媒,而不另起爐灶的理由,跟使用間諜的理由一樣,就是節省時間和資源。病菌依附人體繁殖,總是比自己慢慢傳播快的,但大前提當然是病菌自己一定要有頑強生命力,不能輕易屈服於抗生素的淫威之下,否則甚麼都是白談。
潛伏在建制,比較高招的是保持身家清白,混入民建聯。但由於政見分歧太大,沒幾多人能忍辱負重地窩在民建聯,爭奪梯隊空缺,借政黨力量竄入立法會然後才與之反目,成為民主派議員。能力更高的,挑戰政務官也無妨,但現在香港大學生能不能與新移民競爭,我有些少擔心。三者之中,比較容易做到的,就是競選學生會,將學界應有的不羈,從久被封印之中釋放出來,十倍給那些一事無成的泛民左膠還以顏色。
最後,學生參與社運,畢業後需要出路。一直以來,泛民政黨和各種非政府團體,就是他們的中轉宿舍。社民連的陶君行就曾任學聯秘書長。這是他們要跟泛民左膠維持友好關係的其中一個原因。
為了使大學生有繼續發展的機會,香港需要一些新政黨的存在,去配合新學聯。這些政黨,要敢於在香港與北京利益衝突時,第一時間挺身捍衛本土利益,那麼,走得很前的新學聯就可以循傳統學聯與泛民的套路與政黨瞬間銜接,由大學生變成代議士,繼續為香港人效力。最好二零一六就有新政黨出來試水溫,范國威毛孟靜也換個更本土的政綱落場,屆時五區都有非傳統泛民的民主派,民意就能較準確地計算得到。然而,新政黨需要資金,現有政黨受黎智英的錢財又很難翻身,所以為大學生鋪路這一步,不得不說是最艱鉅的。
我悲觀,所以我想方設法避免掉入最壞的打算。我兩年前人在大學,沒有這樣做到,現在時機漸漸成熟,所以我鼓勵未來的大學生這樣做。接下來的五年十年,其實只是過渡期,始終成功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但值得慶幸的是,假如現在的中學生有思想,有魄力,十年後,立法會內就會有很多站在香港人立場的少壯派,為香港人窮人、基層、中產仗義執言。三年內有真正的被選中的細孥在大學出現,可能算樂觀,但港大兩期《學苑》珠玉在前,大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