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有數以十萬計的盲毛,以梁振英的言論為自己理解社會的唯一根據。梁振英使香港社會各階層處於對立,使香港的受眾因為害怕無法再如常搵食而投向政府的懷抱,而存有大中華意識的受眾則孤立香港,正是《V煞》裡面英格蘭政府所施展的手法。民族自決,這麼一個不妨放上檯面大方討論的話題,在一陣騷亂過後,即被扭成了港獨兩個字,原因在此。
我認識中華文化,也知道華夷之辨為何物,但對城邦論遺民論實在無感——因為我對重振華夏,並無興趣,而凡是對我自己,亦即是於香港人有利的,我都支持。換言之,我不想要分派分黨。而若真要分派分黨,我,身為香港人,會情願定義自己為香港帝國派。
我支持香港人加強身分認同,鞏固一種吸納了英國文化而自外於中國的克里奧爾文化(Creolized Culture),抵抗赤化,進而影響世界。這是無論日後怎樣發展,也必須首先完成的步驟。
我期望香港以漸進式文化帝國主義壯大,衝出亞洲,揚威國際,霸道得足以對其他地方進行經濟和文化殖民,建立經濟和文化的話語權,揚眉吐氣。我期望菠蘿包之於香港,有如香腸之於德國,炒年糕之於韓國——香腸在歐洲隨處可見,炒年糕也不是朝鮮文化獨有,但跑出就是跑出,炒年糕如今就是韓國的特色菜,而不是以上海菜式為人所知。我期望香港能超越九七前的政經地位,交往東亞,接通南洋,擁有實然主權,獨立政體,擁有能夠代表香港人的元首。
現在的香港,和三百年後的香港,自然都不會是強國大國,但這絕對局限不了那向世界出發的氣魄。昔日羅馬也非一天建造,起初不過是條小村。民族魂的養成和對利益的渴求,是能夠使人跳出框框,燃起鬥心的。朋友說,他認識的韓國人,即使在香港成長和居住,還是會定期到韓國學校接觸韓國民族文化。而近年韓流大熱,韓國人到世界各地也分沾了榮耀。這是我期望他日香港人也可以感受到的榮耀。韓國的民族性被日本殖民所激化,香港人長期遭受中共壓迫,沒理由不團結,不憤怒。
香港一朝暴動,就算你是就讀國際學校,也是無法遠禍的。說得出「我大可以移民,一走了之」的人,其實為數不多。要長治久安,要免於災患,大家必須通力合作,及早解決香港的根本問題。
如今香港後生發奮圖強,重新振作,卻也無法趕上日韓文化那種蔚為風尚,吸引不了別人學習粵語,追捧港劇,本地工業一蹶不振,實在是因為受制於主權移交引致的四肢癱軟。之所以創業,自立,成家,一概難於登天,正是源於無法與中國一刀兩斷。中國自政治延伸到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侵略無處不在,即使香港在短期內不可能建國,謀求香港自立,扶本土以抗赤化,也是絕對迫切。
香港文化並非全繫於中華文化,而是受英國殖民統治和獨特歷史堆塑而在中華之上有所發展的文化。因此,別人服膺香港文化則接受他們作為香港的附庸,或是融入香港,比以「入華夏則華夏之」為原則更切合現實。爭奪正朔地位,可以慢慢來,當務之急,除了宣揚稱霸稱王的大香港理想,沒有其他。
Reblogged this on News Hong Kong.
如今香港後生發奮圖強,重新振作,卻也無法趕上日韓文化那種蔚為風尚,吸引不了別人學習粵語,追捧港劇,本地工業一蹶不振,實在是因為受制於主權移交引致的四肢癱軟。之所以創業,自立,成家,一概難於登天,正是源於無法與中國一刀兩斷。中國自政治延伸到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侵略無處不在,即使香港在短期內不可能建國,謀求香港自立,扶本土以抗赤化,也是絕對迫切。
你这个人真的好迂腐好可笑,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怪中国大陆统治。没人学粤语、没人看港剧、创业、成家遇到困难就是中国大陆错,把所有人生活上事业上遇到的不顺以及负面情绪嫁接到中国大陆上面,是何居心?如果香港真的独立了,还是没人学粤语、没人看港剧、创业、成家还是遇到困难,这个责任你能负的起?歌好就会传唱、剧好就会热播,试问你现在觉得好的粤语歌有几首好的港剧有几部?坐着想,天天说我期望是不行的,要努力去做,摆正心态努力创新,才会赢得尊重,而不是在那边喋喋不休,怪这怪那,像个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