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整個香港政府的官員都癡咗線,他們的任何發言都不再有值得推敲和猜忖的意義,看新聞官方講話,倒不如看看社評還實際。
林鄭月娥明言,未來五年,民望不是他們的重點。這是何其赤裸的表白,香港人心靈脆弱又怕生亂,是受不起的。政治內閣(「班子」很難聽)的組成與任命,本來全無市民認受,那一千二百人中的六百八十九人,就是所有民就是所有望,但你不要狠心的說出來啊。誰不知道那批七百萬減去六百八十九的市民的期望觀望失望絕望,甚至走上街頭掟雞蛋(也不過是掟雞蛋),極其量只會影響其管治威信,不會動搖政府的管治權力,那於政府而言,毫無問題,大眾就是只想享受「飲飽吃醉是容易極的快樂」啊。從上面共產黨那邊仿傚過來的無恥不過就是如此,抓緊權力,面子次要,只要不暴動,便相安無事了。
因為時間關係而走馬上任的一批要員,還有曾出任廣東省全國政協委員的袁國強。他將執掌司法,會否干預司法獨立,答案不休說,即便不明刀明槍干預,他的立場與看法也必與與廣東省全國政協毫無關連的香港普羅大眾有出入。他聲言明白律政司司長職位的重要性及職責,不見得他會做到。他強調一定給予中立、中肯意見,致力維護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但可以想見的是,只要炸彈一爆,然後他站到民意的對立面,他還必然會如舊的強調那是他的專業判斷和合理決定,就像那批勇於犧牲自尊為梁振英撲火的專業測量師。他又強調,出任律政司司長前後,沒有收到任何政治任務的指示,適逢其時,廿三條真的重出江湖,他必然又會回應,那是right timing,而廿三條立法是本港的憲制責任。「人無信而不立」,但你看他們在高處站得多麼的堂堂正正。
「先通過,後檢討」將會被重複及廣泛使用,忙碌過開post欠seed樓主的伯母,因為它由未上任時已始成整個內閣的last resort,未來五年,只會繼續被派上用場。市民「律己以嚴,待人以寬」的修養,在這情況下會被濫用而透支,政府要求人們向自己施捨與非洲饑民的同情心,相信他們打破每一個花瓶之後,不會再打破下一個花瓶,所以不要責難,要理性包容,甚至為他們掃玻璃,因為行事必有變化與風險,就像遊行必有垃圾遺留。換言之,他們的政策失敗時,是因為市民學者全都不及他們目光遠大和富有耐性,看不到雲霧中的曙光。而政策真的轉入了死角之後,就是市民學者要無條件信任和體諒他們無能的時候。
更休說守尾關的羅范椒芬和主腦梁振英,前者既賴皮又強詞奪理,後者彷彿《初戀500天》的主角一般日日失憶,今日的我不停打倒昨日的我,八九年六四敢於登報,一腔熱血,今日則「不是不感動」,幾個月前義正辭嚴的指責唐英年同時確定自己物業無僭建,這一星期又……這已不是關乎誠信,而是他絕對患了精神病。不過,既然還有很多人不介意不歧視不表態,香港也總算無愧於「和諧之都」instead of「投訴之都」的美名的。
公務員不是幼童,但大眾的沉默和「畀時間CY喇」這些無稽的論調,則縱容了他們放肆「扭計」買玩具,被把玩的是香港。這樣無異於在太空船組裝未全時讓它先飛,待在太空中解體爆炸再檢討,對待從政者本來就沒可能兒戲若對待孩子犯錯,因為政府要向整個社會交代,「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我們不是護理員,容不得幾多紕漏瑕疵,人性的寬容,不是用在這個地方。若反正我們都要不停受罪於他們的「蘇州屎」,何不直接就掉個六優狀元上去,起碼他被考試驗證了他是有能力,而且他有年輕人的魄力。
可惜他們選擇了Business,唉,還是只能看梁振英領銜主演片長五年的《飛越瘋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