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強大之處,就在於以極大的成本換取不成比例的成果也在所不惜,然後抹煞「台下十年功」一切付出,對外宣揚自己「台上一分鐘」的偉大。單看成果,固然人人稱它為強國,不跑到零件裝嵌工廠或省市體育訓練中心裡細瞧,就不知道表面的風光,是由幾多血淚換來。越多人在電視熒幕前為穿著中國隊服的人拍掌,就等於越多人支持中國模式,而它自然因此越形牢固越得到推崇。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十三億人口,可挑選的精英多,獎牌數目也拿得多,不過是數學裡的正比例,我就不理解這數學原理有多值得喝采驕傲。香港能出一個土生土長而且至今健在的李麗珊,我覺得,威風得多。同樣道理,中國高舉地大物博的優勢,販賣勞動力廉價,推出人命低賤,所以工人都在被剝削的環境下生存,百姓則在被墮胎被自殺。上層權貴,賺到盤滿砵滿,經濟成果,他們悉數採摘,高增長背後的巨大社會成本則被無情地打壓與霸道地隱藏。環境污染,江河都是化工原料,岸邊寸草不生。人命傷亡,為了控制生育,不惜生靈塗炭,強行殺嬰。財產搶奪,為了發展的硬道理,可以隨意拆了人民的房屋但禁止人民上訪。齊心保八,把工程推倒重來又推倒重來,投入額外的非必要資源來摻夠水分,延續大躍進精神。大陸政府將企業與官僚原來要承受的報應,都轉嫁到社會,任窮人接手,於是他們的紅紅帳簿裡非但沒有負債,更有盈利,強國又顯得更屹立不倒。
外國人玩運動,是為興趣,大陸人玩運動,卻是為生計。
歐美健兒,要邊讀書邊操練,例如美國職業籃球,選秀賽資格之一就是他必需滿足高中畢業至少一年的要求。而不少大陸父母把孩子送去訓練,都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因為貧窮,所以做運動,讀書先放在一邊,運動做得好,就可以換取國家給你口糧,在體院撈三餐。幸運者,骨格精奇,一舉成名,跑出了成就,跳出了未來,像劉翔像郭晶晶,自然光耀門楣,但這些明星,佔的是何其少數。地方體院裡有很多孩子,國家隊裡也有二隊三隊,全部都是棄將,像窩在貨倉的一盆有機蕃茄,國家只揀走最艷紅最飽滿的一個,剩下的連廚餘回收也不如。數之不盡的運動員,花了十年廿年的心力在自己的項目裡,在站上世界舞台之前,就已肌肉勞損,跌斷手腳。他們出師未捷身先死,空有一腔報門之澎湃豪情,卻不復有報國之健康身軀。但他們字識不多,人脈不廣,根本無路可退。衣錦還鄉的民族英雄可以拍外國品牌廣告,可以到名校重執書包唸博士,他們,只懂在雙槓兩邊把自己甩來甩去。
偏偏,很多人看奧運,心裡都不是為一項運動的不停突破而感動,不是因為人類超越體能極限之厲害而激動,而是為了民族自豪感而興奮。他們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只顧勝利,不理失敗,奧運賽果,只是拿來加強國家認同感以及炫耀大國崛起的戰利品。孫楊破了紀錄,微博滿是轉發與評論,都說他為國家出了一口烏氣,把朴泰桓擊敗,往棒子(大陸人對韓國人的稱呼)臉上噴了一團灰,爽翻天。他們聽著國歌奏起,看著國旗升高,就忽然成了沙文主義者。所以,奧運最好每個月都舉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不必推行,腦自然可以洗得血紅。但是這些經濟增長,與這堆奧運獎牌,沒有可能一勞永逸擺平一切,因此,煙花一逝,低頭去看,盡是民怨。
舉重的吳少彪「衝金」失敗,就流下男兒淚,真不知那是失望還是怕回國後被批判。中國模式的體育精神,鼓勵運動好手拿命去拚,不成功、便成仁,輸了就對不起黨,對不起十三億人民,擔子那麼沉重,自然敗不了。待遇與北韓在北京奧運舉行時派出的男子足球隊其實沒大差別。
體育,在這些國家裡,是壓力多於享受,是詛咒多於祝福,所以熬出頭來的人都往外面走,都不回饋祖國。中國女排的風光不再,並不是緣於她們退步,而是以前的好手都到外邦領軍,以致技術外流。二十年前,外國運動員是不懂背飛的,只懂對著「移動長城」望而興歎。你說他們的離開是為了促進世界體育水平,平衡一國獨大,我不信,說到底,還是跟生活保障與薪金待遇有關。在中國人的眼中,不愛國,就是賤。朗平童輝喬良李犁,愛國的話,是應該把國家給予你的,都悉數投放在國家的,可是他們竟然站在敵人那一邊。雅典奧運一役,前任國手朗平率美國女排擊敗中國女排,很多大陸人甚至香港人都覺得,她讓中國沒面子,她「食碗面反碗底」,她媚外侍敵,犯了不愛國的罪。
你教能走的人怎麼不走。這個國家與政權太恐怖,給你傷害,轉頭要你貢獻,讓你成名,都是它的施捨。就像當日大鳴大放,政府明明鼓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結果發聲的愛國青年壯年,都成了毒草。當日數之不盡的華僑懷著建設中國的夢,滿腔熱誠地跑回大陸,然後這些知青,得到的卻是上山下鄉的夢魘。這個政權令人民不能說話不能如它所願的飲水思源真心報國,也是報應。
所以奧委會總是針對中國修例也是正常的,只有避免壟斷,其他國家才有參與的動力,這才是提倡真正友誼第一的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