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哈日to哈韓

12678-647560

 

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成員林允兒(Lim YoonA)自拍照

日本料理壽司拉麵天婦羅,在香港早已大行其道,而日本的動漫音樂文化,亦已經成為了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近年,取而代之的,當推沒有人察覺不了的韓國文化——學界與傳媒命名這股韓風為「韓流」,亦即《東張西望》也常常說的開場白「韓流襲港」或「韓流又襲港」中的韓流。

今日世人,提到韓國,想到的已不再是過往刻板的印象,除了泡菜與跆拳道,代表字眼少不了Samsung三星和整容,還有少女時代。Samsung得到韓國政府大力支持,整個集團有如香港的李氏,所涉範圍遠多於電子工業,有力硬撼蘋果,並不是個別商家要搞就搞得成的。而少女時代,之所以能在一眾知名組合中脫穎而出,連在新聞社經版都見報,就是因為她們擔起了世人的所有韓國印象——作品中不乏「洗腦歌」,也有整齊的舞蹈表演,加上樣貌身材出眾惹來「人造人」整容疑雲(自然又生更多新聞,負面炒作也是宣傳)。

韓國的對外擴張模式,其實與早年日本文化「和風」的趨勢極為相似,只是有了前車可鑑,韓國現在做得更完備更多元化更策略性。

韓流在香港初興,先是緣於俗套電視劇在本港免費電視台播映(亞視播放的不歸此類),適合婦孺哭哭啼啼的愛情作品,膾炙人口之作應為《冬日戀曲》與《天國的階梯》。其後,裴勇俊之流應勢跑出,外國人開始注意到,韓國男性,不但高大健碩,六舊腹肌,更不再是一味的木著嘴臉然後單眼皮小眼睛,笑容竟可以是那樣的傾倒眾生,後來陸續出現的張赫﹑宋承憲﹑元彬﹑權相佑﹑Rain等男星就是例子。另外,花美男路線亦後勁凌厲,代表者為金賢重﹑李民浩﹑張根碩等,陽剛味不及前者,但精緻溫柔,眉目清秀,同樣粉碎了舊韓男印象。電視劇取材與此同時亦不停進步,不再停留在患上癌症生離死別與家族反對棒打鴛鴦的「娘爆」公式化橋段。除了向來受歡迎的愛情劇和喜劇之外,製作費不菲的動作片也出現了,《大人物》與《城市獵人》之類的政治角力與警匪鬥智題材,更廣泛吸納了更多支持者。中段一波異軍當然是《大長今》,收視率在當時破了紀錄,亦令講究健康的韓國飲食文化在港發揚光大奠定了基礎。這種情況,不難令人回想昔日日劇在港的光輝,木村與松隆子,《悠長假期》與《戀愛世紀》,主題曲的前奏立刻就在耳邊響起。

不得不提的是音樂。韓國流行音樂給人的印象是歌詞易記及旋律重複,即洗腦歌,但韓國娛樂公司將舞蹈﹑潮流及視覺效果共冶一爐,才是成功關鍵之處。韓國娛樂公司培訓新人的方式是參考日本的尊尼事務所後再加強研習而成的,不少歌手在小學或初中時期就開始練習各種各樣技能,少不了的是歌藝舞藝演技,準備以最佳姿態出道,女子組合少女時代中的主音Jessica就受訓了足足九年才正式成為歌手,更有不少熬苦經年最終也無法突圍,黯然棄夢。在聽覺享受之外,團體的群舞水準教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除了因為偶像跳得恰如其分,也拜韓國的排舞師所賜。他們多是在世界舞蹈界享負盛名的高手,更會刻意編排一些容易令觀眾留下印象甚至能夠跟隨著跳的舞步以收宣傳之效。加上,韓國各電視台的音樂節目都製作得相當出色,如果拿香港的《勁歌金曲》與其相比,就是雲泥之別。各台每週音樂節目的舞台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的,從不重複,每個歌手單位每次亮相表演背景都是不一樣的,獨唱的有時還會安排舞蹈員伴舞。在這土壤裡,各式各樣的男女子組合有如雨後春筍,於是較少涉獵的人偶爾扭開J2,看到名為《K-POP》的節目,都會覺得人數眾多極難分辨。

其實韓國音樂文化相當多元,並不是獨沽一味的不停Gee Gee Gee或Sorry Sorry Sorry Sorry。獨立歌手會唱慢版抒情歌,著名者如白智英,其地位與容祖兒於香港相若。為數不少的抒情歌更會獲安排為電視劇或電影的主題曲與插曲,互惠互利,讓觀眾也聽到音樂界的聲音,很早期的那首《I believe》就是一個好例子,而為數不少的更是直接改編成了粵語流行曲,而大家都沒有發覺。另外,嘻哈饒舌都相當有火,電子音樂亦大放異彩,大獲好評的當然少不了BigBang。

藉著音樂舞蹈塑成形象鮮明的人物,韓國偶像不單進佔香港,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了吹捧。韓國組合攻日,多次佔領Oricon榜,在日本聲名大噪,東方神起成名於日,作客的少女時代,今日勢頭就與「土炮」AKB48難分軒輊。著名業界龍頭娛樂公司SM,就經常舉行名為《SM Town》的巡迴演唱,所到之處有美國洛杉磯﹑美國紐約﹑法國巴黎﹑中國上海﹑日本東京等。另外兩家業界龍頭娛樂公司JYP與YG,亦會舉行性質相似的巡迴演唱。趨之若鶩的各類粉絲,不時癱瘓了當地機場。各娛樂公司亦會合作,舉辦一些聯合演唱會,各派一些歌手參與,向外散播韓國文化。

商品與明星偶像文化相結合,是韓流厲害的地方。走進豐澤百老匯,少不免看到韓國出品的電器品牌,熒幕畫面,往往就是韓國偶像的音樂錄像。因為企業會選擇偶像作為代言人,藉其人氣催谷銷情,電器同時亦成為偶像的曝光平台。兩個行業雙劍合壁,合力輸出本國軟文化。

韓國今日走向世界,與曾經望塵莫及的兄弟日本越來越近的成就,當然與今人的付出有關,但與他們的政社歷史其實密不可分。若欠缺一合理競爭環境給商人,知識產權如無物,抄襲剽竊毫無所謂,法治不彰無例可依,則企業的投資和經營無法得到保障,自然沒信心大展拳腳——公司上了軌道有了盈利政府就忽然收歸國營據為己有,白手興家的努力全都白費。存在諸多禁忌的封閉社會風氣,亦會令有創意的人常要瞻前顧後,左右避諱,自我審查,意念常被扼殺——製作了一款全新的產品,瞬間被大量仿製販賣卻投訴無門。所以,要培養能夠風靡大眾的軟文化,起碼言論自由與人身自由這些基本人權是必需的,否則,只是妄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