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生女要似趙海珠》——男性無能,女性不應認命

主場新聞:生女要似趙海珠 

《生女要似趙海珠》一文的兩大重點是資優與女性自我定位,而資優兒童該怎樣養育的討論,從結構上來看,都是為了引出「女仔唔可以太叻」的舖墊。所以,文旨還是奉勸現代女性為了「美滿婚姻」,不要太聰明,不要太美麗,際遇如何還是講命。讀畢上文,我想到的是過氣歌手關家姐的舊作《我太強》。

螢幕快照 2013-10-26 下午04.33.54
關家姐《我太強》MV截圖

文章作者假設在三十一歲前完成「成名、跳槽、唸MBA、結婚、生子」五部曲的前無線電視新聞主播趙海珠的戰鬥值是70-80-90(三者分別為智力、美貌及命運),認為這組數字是「黃金比例」,她的生活也是女性夢寐以求的生活,還得出「70分、80分、90分」得出的平均分「都比90分、90分、0分的女人強」的結論。雖從數理邏輯而言,70、80跟90三者的總和只有240,將其除以三得出的平均數僅是80,而90、90跟0三者的總和則是180,將其除以三得出的平均數比較低。事實上,這並不代表前者不會比後者強。

墮落得要把上過女性主義講課所學的都拋諸腦後,是認命的可悲行為。以趙海珠的戰鬥值,她找到的,也不過是個配得上70-80-90的伴侶,而當一位女性的戰鬥值達到90-90-0,卻要為所謂現實而屈就於次級選擇——一位僅得60-60-60的男性,這可悲的配對,反映的其實是香港價值觀沒有隨時代而進步的保守和香港男性平均質素的不進反退。

在任何時代的社會裡,被拋在主流以外的少數,往往會因為覺得自己無力逆轉時勢與打破枷鎖而放棄自己的特長和堅持,寧願隨波逐流,埋沒自我。數百年前的黑奴如是,自古以來的同性戀者如是,廿一世紀的女性亦如是。在黑人的地位被提昇到與白人平等之前,無數的黑人,也甘心為奴,即使連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為甚麼生來一身黑色肌膚就等同原罪。同性戀者躲於衣櫃之中,縱然深信真心真意地愛一個人根本無罪,也因家庭旁人和大眾的歧視和壓力,而自我貶抑。

而女權雖自十八世紀開始抬頭,歷史悠久的男性霸權在社會的舊俗裡和女性的思維裡,遺害仍然深遠。結果,擁有舊社會賦予的先天優勢的男性,即便再頹廢再敗家,也還可憑恃部分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來苟且偷生。在中國人傳統社會,男性游手好閒,卻多能「勝過」勤懇向上的姊妹,獲得父母的溺寵,而女性也傾向啞忍不公,默默做好自己來證明自身價值。

在工作方面,女性在不停蛻變的社會形勢中掙扎求存,以溝通能力較佳及語言能力較佳一類優勢漸漸取得成就。另一邊廂,停滯不前、不知進取、固步自封的男性連50-50-50的戰鬥值也符合不了,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昔日大企業多介懷女性要顧家而不能將工作放於首位,今日不少女強人已經因為拚搏的工作態度和家累漸輕而進佔要職高位。但正在輸掉的一方,不但不尋求解決方法,卻只在埋怨對方高不可攀,不解風情,甚至奢求「跑得太快」的女性緩下腳步,遷就氣數已盡的他們,無疑就像矮個子打籃球時要求對方不要向他封頂攔射那樣可笑。

他們想女性為他們停留,不少女性也真的有著「十億年薪/不會滿足一輩子」和「生活都不缺/心頭只渴望披嫁衣」的心態。然而,這種委曲求存若太多,這個社會必會是發展得相當不健康的。因為,沒有遇到能與自己匹配的人,勉強下嫁,也不見得是開啟終生幸福的鑰匙。女性事業有成卻年過三十,並不可怕,要怕的是男性。 「剩女」一詞之面世,目的不過是讓女性陷入「嫁唔出」的恐慌,進而方便商人引誘女性消費,促銷女性生意,不結婚,不生育,並不等於人生枯燥乏味不完整。

最重要的其實是男性肯爭氣,把自己增值成100-100-100的「筍盤」。既是優質股,90-90-90必會化成他們心中最愛的依人小鳥,他們也可以頤氣指使的演他們的大男人——剩下來的問題只是,當他們自己條件如此優厚時,也沒可能是個不煙不酒不嫖不賭的好丈夫而已。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