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氣橫秋的世界,是個惡俗而教初生之犢覺得命不久矣的世界。所謂吃人禮教,其實不過是數之不盡的老屎忽聯手繼承下來的長輩霸權裡的冰山一角,並非「重中之重」。說到尾,中國人的骨子裡的,其實仍然是外儒內法的思想——輕視知識,蔑視後進,視人為工具,重視階級觀念。在這個不少本地人都很想脫離大陸的香港社會裡,長輩霸權無孔不入,就算窩在公司,回到家庭,還是避走地踎茶餐廳,都躲不掉。所以,這樣的人,不死上大半,社會風氣斷然不會大改,那麼,腐陋的社會是無法向前演進的。
禮教如何吃人,魯迅已經講得很準確,而講了,這世界還是同樣地運轉。因為人們心底裡對霸權、特權的希冀還沒有根除,就算犧牲了好幾代人的前途,牛鬼蛇神與大饑荒也沒有喚醒他們的良知,矯正他們的短視,只嚇成了和餓出了唯唯諾諾的庸人。中華民族和文化,是專制政權的孕育寶地,誰好意思說不是呢。
到了廿一世紀,在曾經受先進文化殖民的香城,年屆四十以上的人,還是非常「中國式」的。他們尊重的是象徵地位的財富,而不是知識持有人的知識,例如推孩子讀醫唸法律,謀的是在這只看金錢和權勢的地方出人頭地,如果才能不高,則都是往商科裡送。對出人頭地沒直接影響而只會豐富個人涵養的虛無學術,諸如文、史、哲,他們多數不屑。不屑到一個地步是,就算自己的孩子正在大學修讀相關學科,他們也懶得對親友介紹,還會羨慕鄰家某某懂事,「識揀BBA咪生性囉」,以顯自己的世故老成。表面上尊重學術,欣賞大學生,實際上憎人識字,其實無異於秦始皇焚書。
「食鹽多過你食米」在他們手中是一柄削鐵如泥的利劍。他們可能曾經懷有夢想可是失敗,可能從來沒有夢想,總之最後他們會對你說,夢想也是沒有用的,追夢都是有欠腳踏實地的。追夢成功的一日,追夢者當然會名成利就,但香港青年往往在諸多制肘的景況下,已經半途而廢,選擇安分地進駐辦公室中浪擲自己有限的青春。能夠追夢的人,則大多家境富裕得是足以承擔追夢代價的家庭出身的。因為他們不用面對切身的經濟問題例如供樓,不用困於養兒防老,甚至可以多買一個單位安頓孩子,所以放任孩子要走就走,要錢就給錢,故作寬容大度或裝作開明家長也沒問題。這種育兒方式當然不是完美,但資金在手,總是利多於弊的。
中國長輩多數重視孝順,而且把孝順這所謂美德吹捧得堪與天比高。外國家長則不太會視放在孩子身上的是應該要取得回報的投資,也不覺得長大成人的孩子欠了自己一輩子的心機,當孩子不想歸還或無力償還時亦較少怨天怨地。中國長輩最強的地方更在於分散投資和絕處求生的勇氣。人山窮水盡,明明沒有能力肩負起照顧一個孩子的責任,還得要往那黑洞插送去——最理想的,是自己僥倖炮製了一個公屋狀元,實際一點的,就是使孩子會顧念親情反哺自己,那就老來有依。
在這一種生育觀念中,我們不難察見其不知不覺將人類動物化的思維模式。他們沒多思考生育的重大責任,只會直接跳過它然後隨波逐流地認為人是應該要生育的,成家立室就是完整,繁衍後代是人類本性,而現代的人不生育就是不負責任枉為人,即便你搬出研究數據,跟他們說越發達的地區生育率就越低的趨勢時,他們還是覺得這一輩的人有問題。當後進說,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覺得生兒育女是個重大決定,他們耳聞目睹太多不懂教養又起勁地產出的例子而害怕自己淪為同路人,但長輩總會乘勢反駁,只是你們愛自由,只是你們不敢承擔。他們覺得自己當年度過的就是最艱辛的歲月,白手興家都很艱難,完全無視發戰爭死難財的輕易程度和戰後經濟往往會由蕭條入佳境的必然循環。
時代縱容出了他們的「阿Q精神」,結果他們就更加看不起年青人和學術,最終走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他們覺得自己當年沒甚麼學歷如今也可以當老闆和「養起頭家」,他們就不樂意加薪給新鮮出爐的大學生,也更加不樂意為自己的孩子付費供書教學。另一個極端是,他們自己當年沒讀甚麼書結果跑輸了,就非常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熬出頭來,向上流動,但他們又不會或無能力根據時勢給予孩子不同的輔助。於是,這兩個極端都在遺禍人間,害慘別人的骨肉和自己的骨肉。這兩個極端都不是今日常常被批評的怪獸家長,因為要成為香港怪獸家長,先決條件是具備經濟能力和認識到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怪獸家長迫孩子學這學那,日日full booking,是過猶,但總勝過思維落後闊佬懶理任由下一代自生自滅的不及。
所以,時間,對長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這重要無關他們怕死亡怕衰老,而是在於只有時間這個因素容讓他們隨年漸長而取得恃歲凌幼的霸權。老了的人跟新一輩人相比,知識不夠多,學歷不夠高,精力不夠強,對潮流的掌握也不夠準確。要繼續主宰社會,就必須鞏固階級觀念。這種手段,於儒家的說法是守禮正名,於法家的目的就是製造奴隸。孔子當日要重整禮樂,主張長幼有序,君君臣臣,嘴上說得動聽。事實上,之所以要化育平民,開創平民教育,不過是為糊口而已,他缺乏其他平民擁有的尋常技能。說到底,還是想要讓本來是貴族之後的自己重新享受貴族應得之尊重,穿自己才可以穿的衣飾,享自己才可以享的樂曲。有私心,才合乎人性,這私心穿越時空,可通今人,真不可謂人心不古。
以往的階級,以貴賤為分,今日的階級,以長幼為分。階級越分明的社會,不敢挑戰權威的溫馴奴隸越多,也就越有利霸權與特權寄生。為了維持階級的穩定性和確保長輩霸權體制的行之有效,即使要外行領導內行,愚者壓過能者,犧牲實效和放棄任人唯才以達利益最大化也在所不計,因為階級一受到震盪,整個紀律嚴明的社會也會晃動起來,然後未達一定年紀,鬢毛不夠斑白的後進就會「作反」,危及長輩的安全區。老一輩人的自己曾經「作反」,或看到過別人「作反」,尤其怕亂怕改變,於是對於過繼長輩地位給尊崇階級觀念的指定接班人,多了一份執著,希望把治世良方世襲相傳。
香港人自詡西化,最西的,不過還是對資本主義的支持而已。當西方的法已經進化至以法達義,講依法治國,西方的人不停講世界和平,人人平等,香港的老屎忽們和老屎忽重用的幫兇們根本不想如此西化。因為有了真正平等,沒了「大蝦細」的壓抑,憑無能上位的他們,就會甚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