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

入場睇《一念無明》之前,最擔心嘅係向來唔識演戲嘅余文樂會係敗筆,上映以黎一直卻步都係因為誤以為佢會揹重飛。意料之外,佢最後只係喺醫院天台同曾志偉嗰場拎唔出恰當情緒,其他都可以話係盡咗佢九牛二虎之力。一個演員本身魅力一般,缺乏靈氣同自我修養,演極都唔出味其實都合乎預期。

好彩嘅係,原來事實並非如同金像獎獎項分類,電影真正男主角並非余文樂,而係曾志偉。表面上,余文樂擔正大旗,離開精神病院重投社會,但其實呢個事件只係劇本中起承轉合中嘅「起」,佢呢個人物嘅個性其實由病發前到康復後都冇變過,即使情緒唔穩定,並非值得追看嘅懸念。而劇本入面真正佈置嘅struggle,其實係曾志偉身為人父由逃避責任到面對責任,由歧視個仔到接受個仔,同埋親子感情由淡薄到重修舊好。正因為曾志偉至係真正主角,亦有帶戲能力,否則重心落喺余文樂身上,必然獨力難支,淪為敗筆。

之所以憂慮余文樂會成為敗筆,係因為導演的確好細心去照顧同引導演員嘅演出,整體效果絕對唔似新導演喺有限資源同時間下拍得出嘅作品。就好似無綫演員一出去拍電影往往會脫胎換骨咁,抱持零期望嘅心態去睇呢一齣題材一如港台出品嘅社會實況短劇,就發覺套戲充滿驚喜。飾演港中司機嘅曾志偉同有情緒問題嘅金燕玲固然係應有水準,應有發揮,但方皓玟嘅教會分享崩潰戲,鄰居小朋友嘅少年老成而又唔造作,以至精神病者親友互助小組路人演員嘅自然陪笑,都令到成齣戲好流暢,唔顯突兀。相比起同屆金像獎好多提名嘅《樹大招風》,不停有演技生硬嘅演員出現,兼夾街景服裝同時代不符,呢齣戲係略勝一籌。

雖然同行社工友人略嫌角色設定同埋躁鬱症精神病患應有行徑未夠真實,但同其他港產片比較,呢套真係誠意之作。有人批評編導眼高手低,想頭太大,想用一齣戲去包攬香港社會各種議題,但事實上成果比只能觸及皮毛嘅港台電視節目更有力量。由一開始設定主角住入劏房,編劇就已經抽取到典型場景去表現社會現實,同港台《有房出租》形式相似,於是順理成章,各類喺低下層掙扎嘅人都可以蜻蜓點水咁提一提而唔干擾主線,又可以透過交集去製造衝突,整體而言係好可取嘅構思。加上角色性格鮮明,對白做到以小見大,呢啲都係港台出品暫難企及之處。

《樹大招風》英譯係三重煉獄,《一念無明》則係煩惱難斷。一次過睇,某程度上都足以令香港以外嘅觀眾稍為理解香港嘅困局。一念滅而次念又生,念復念而無法切斷,放唔低我見我執,無限流轉,以致永遠達唔到離苦得樂嘅一日,喺《樹大招風》其實亦有所呈現。假如某流行曲中一句「佛理可否化得開我一切」嘅答案係肯定,九七前後嘅悲歡,家在香港嘅進退為艱,都會隨風而逝,全香港都可以證得解脫果,但現實之中,出離三界生死,永滅無明之念,本來就係難於登天,晝夜無間去踏盡面前路既非自願,說穿了亦不過係見步行步。 劏房既係貧窮階級所生活嘅暫寄之地,彼岸亦自然係可望而不可即嘅空中樓閣,明乎此,就可以知道喺香港做平民,本來就已經身處煉獄,因為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嘅生活迫人,已經迫到人連尋覓信仰追求解脫都擠唔出時間同空間。

所以,只有若即若離嘅局外人至會欣賞香港嘅亂迫嘈。外人睇港產片,覺得有趣,外人遊覽香港,覺得新奇,全因為佢地唔需要日日夜夜承受地獄之火。假如有一日我真係離開香港,我永遠唔會懷念市中心嘅嘈雜,唔會懷念周圍都裝修緊嘅疲勞轟炸,唔會懷念狹窄馬路不絕於耳嘅響安,亦唔會懷念每區都有地盤嘅塵土飛揚,唔會懷念烈日當空嘅翳焗潮濕,唔會懷念打開窗極目遠望都係高樓嘅視野。以前成日聽人歌頌香港係一塊福地,雖然啲人邊講邊移民,但都未覺得做香港人係咁折墮同絕望。而家每一次聽到呢種說話,睜開眼望清楚眼前瘋狂嘅世界,就難免覺得連呼吸都要窒息,連僅有嘅寬容都只能壓抑。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