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師大都無助考生應試,原因在於缺乏incentive。而私人補習之所以成行成市,也是因為「口停口停」的惡果,迫出了人求生的incentive。
曾經讀過中學的人都會知道,學生覺得教師教導無方,是從來不會直接促使任教老師狼狽落馬的。事關懶散的學生,對教學質素沒有要求,而上進的學生,則總會不惜工本的掙扎求生,自力更新,不甘心任由晉惠帝型的教師,一手毀掉自己的前途。他們總是一邊咒罵犯眾憎的教師,一邊在堂上做額外的練習,知道投訴批評都是白費氣力,索性放縱無能之徒從自己利人利己的方式之中獲利,享受供養。故此,一同在海上浮沉的補習導師跟學生,永遠一拍即合,而除非與學生過度眉來眼去,亂栽情花,否則教師遭受解僱,基本上是罕見的。
另一方面,即使學生求生意志很強而公開試成績還是未如人意,教師的責任,還是可以輕鬆推卸。就算是屬於第一組別的學校,情況也差不多。教師往往可以跟校長說,全是學生的錯,反正校長跟自己的思路接近,同一個鼻孔出氣,認定青少年倦勤疏懶亦從來輕易。因此,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他們鑽研考試技巧,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苦差,教師根本沒必要自投羅網——只要獲取一份常規教職,那些教師就等於得到一張長期飯票,安枕無憂。
這個時候,認為以上見解是以偏概全的人,相信已經難以控制自己,滿口媽媽聲。但是,再退一萬步,即使在一百件有教育文憑在手的人之中,至少有一件是熱衷教學的,制度也會磨蝕他的本心,使他鬱鬱不得志,損耗他的incentive。客觀的結果,仍然是學生受害,媽媽聲也不能改變現實。
況且,想要找出最適合多數學生的方法,不是靠修讀學位就足夠的。即使找出了,如何避免紙上談兵,又是問題。例如剪報據說是很有效的,但在現實中,往往都會淪為你又唔想改我又唔想做的news cutting,蹉跎歲月,浪費彼此人生。當每件教師都忙辦公室政治忙各樣校務忙得七竅生煙,改簿都得改至三更半夜時,因材施教,傳道解惑,談何容易。小班教學不推行,教師壓力不消除,現況不可能好轉,補習社就不可能不應運而生。
當教學的incentive,完全落到了學生的身上,他們無心向學,或比較無心向學,就無異於服毒自殺。課後教師無暇授業,學生有求知慾,也不一定可以得逞。主流的教科書,範文接範文,註解接註解,不利自學,又不是學生的救命繩。換言之,學生付出真金白銀求助,完全是學校跟教師一手造成的。
學校和教師素來最討厭學生補習,認定補習導致學生無心顧校,是旁門左道。不過,即使補習界飽受批評,incentive之所以是incentive,自有它的意義。大型連鎖補習社是集團式經營,賺大錢這incentive,是教師所沒有的。一件成功捧上一線的名師,上繳大量收入之後,年薪仍以百萬計,公司自然會用心投資與制定營銷策略,爭奪市場佔有率。市場有買有賣,人有賺錢的心,就自然會有賺錢的方法。
拿去收購一份試題的必要支出,對他們而言可說是輕如鴻毛。假設公司中人與有份擬卷的大學朋友相約敘舊,席間酒酣耳熱,有人不覺意說漏了口,講出一份半份試題,亦沒有人能說這是朝中有人的貪污。況且,事過境遷,飯局在前,廉政公署也無從追究。既然好意應邀,與朋共樂毫無風險可言,凡夫俗子,自然沒incentive故作清高,抵抗誘惑。處於正規建制外在商言商,有錢使得鬼推磨,再多的旁門左路也闢得開來。補習社幫得了學生,名師又受到學生的崇拜,自然有它的理由。
熱誠和知識之外,必不可少的還有個人魅力。雖則個性是天生的,幽默感也不是培養而成的,但補習社重金物色兼夾培訓,堆砌出來的名師,柒極必然有個譜。坊間搵食的私補獨行俠,求財不求氣,自然亦會份外賣力。相反,教師起薪點平平,年薪不至七位數字,公務繁重,要他們娛樂學生,有教無類,留住學生的心,自然是天方夜譚。
歸根究柢,補習成風,是學校老師的錯,是教育制度的錯,更是政治制度的錯。以考試為本,反而不是致命傷。很多學生跟我埋怨教育制度和考試制度,但事實上,考試要求及範圍的好壞有待斟酌,然考試本身,斷非一無是處。若真想要改變目前的教育制度,必先改變它背後的政治制度。否則,在既定框架之中小修小補,意義不大。要根治補習成風,必須改變政治制度,改變整個社會對待教育的觀念,而教師在其中,亦理應擔當重要角色,而非安守所謂本職,低頭鑽地扮鴕鳥。
學生奮發,從來是最重要的,但平衡教學壓力,使學生覺得自己確實有所得,為人師者,責無旁貸。所謂旁門左道,大都是那些名門正派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