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維園六四集會,支聯會順應市場口味,一改多年作風,選用了<撐起雨傘>代替<中國夢>,參與者有人反感,有人支持。反感的,多是因為「建設民主中國」這初衷,彷彿遭到了背叛,而支持的,則多是因為樂見支聯會放下身段,貼近民情,有如看見轉機。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支聯會這個奸狡的組織,是不可輕信的。它的所謂改變,明顯意在借屍還魂,吸納所謂「雨傘族」新血,為日後向本土靠攏轉型,搭橋鋪路,斷非誠意之舉。若然輕信,結局必會等同縱虎歸山。大家只要留意一下,它對待本土派的敵對態度,就知道它根本不接受挑戰,不肯真誠悔過,只是想抱緊自己的龍頭地位,騎劫六四,以至香港民主運動的話語權(因為中國民主和香港民主在他們的論述中是一個package)。
香港人的六四情懷,隨時間而變得淡薄,加上香港人主體意識膨脹的衝擊,「每一個夢源自黃河」和「五千年無數的渴望」,日漸站不住腳。雖則今年維園,人頭數量尚且可觀,但未來的跌勢是可以預期的。說好的「內容始終一個」,在雨傘革命之後,已經不再。而這一點,支聯會也心知肚明,只是不願面對而已。
結合本土力量,借用外國勢力,是小國突圍和壯大的必由之路。李光耀如何帶領新加坡在英國、馬來西亞和共產國際之間周旋,建立新加坡的國族想像,以及李登輝如何借力打力,催生台獨主張,加強台灣人身分認同的前事,都足以啟發香港人。加上有了雨傘革命的實戰經驗,香港人的抗爭智慧,在短短幾個月間,直以倍數增加。即使支聯會從不是省油的燈,早慣於化解香港人的怨氣,也難免有點招架不住。因此,它眼見本土力量冒起,深知香港新一代將會威脅甚至瓦解支聯會,便狗急跳牆,急於制止,連在台上燒《基本法》的老把戲也搬了出來,難得的是還有大專院校為它抬轎。
本土派在支聯會眼中,是它與泛民的共同敵人。本土派必須殲滅,是它的最新任務。因此,它企圖代理本土,表面上放下了「要中國人人見歡樂」,實際上仍然在強調繼承六四先烈遺志,這是為了妨礙香港人因雨傘革命而自成一家,拋開民主中國的春秋大夢,用心良苦,大家必須知道,不可上當。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它的所作所為,都是合乎它的組織利益和立場的舉動,我們不要怪責支聯會,做好自己,忠於香港,就可以了。
我向來不是矯情的人,直是抗拒矯情,但昨夜的本土派六四集會,不得不說,是治癒人心的。大家常常都談及,而《香港民族論》也提及過那「想像的共同體」,在身邊後生默默為雨傘革命而抹淚那一剎,慢慢成形。親臨其境,你會看見一次告別喊驚的哀悼,討論與反思六四能給予香港人甚麼的簡單集會。我不知道港大自立門戶,誰人會最高興,但支聯會的惴惴不安,我是很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