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合法化方能維繫傳統家庭價值

11653853_10207024850639182_449254000_o
婚姻的意義,從一開始就是人為尋求保障而結合。撇開生物何以需要繁殖和懂得性交,以及人類何以有性慾的爭論,男女交合的後果,就是女性會懷孕(同性之間也有性行為,只是沒有後果)。懷孕的人和她們正在孕育的孩子,都需要照顧,於是有些女性,會要求男性「幫忙維生」,甚至不停與不同男性交合,使自己的後代得到多於一人照顧。然而,有很多個爸爸,然後呢?爸爸不一定是負責任的,因此,綑綁對方便成了一種求生手段,否則身懷六甲,隨時餓死有之。

在農耕社會,綑綁對方演得更加重要。新生兒可以補充勞動力,勞動力可以令家族壯大,兩性之間需要持久而合理的分工合作去共同承擔生育、養育和培育後代,更見必然,因為後代是他們的一切。就像《Game of Thrones》裡頭,Tywin Lannister老是強調要把家族放在首位,家族榮譽也必須傳承一樣,人生很短,人命很賤,能夠留下甚麼,才是關鍵。任何時代的人也有這種想法。於是,婚姻關係開始成為常態,而多夫多妻、一夫多妻、一夫一妻,也具備確保自身和家族利益的功能。

再過了很多個世紀,人類終於從耕田至上的時代走了出來。人類勞動力的影響,慢慢減弱,職業分工的現象,則隨着工業發達以及資本主義萌芽而冒起。在當時,由於男女的性別定型有助社會生產,婚姻仍然得以保留,也仍然是常態,人們對於婚姻,仍然沒有太多質疑。等到二十世紀,民主人權自由一大堆思想終於一躍而成了主流,生育和婚姻才漸漸遭遇到社會的挑戰,人的個性才得以解放。至此,不難發現的是,我們討論婚姻的時候,「隨着社會轉變」這六個字,總是反覆出現,無可避免。

在過去幾萬年,同性婚姻自然是不存在的,但同性性行為,從無間斷。在東方,春秋戰國時代,中原就已有男寵文化,至明清未有中止。在西方,羅馬皇帝哈德良就以深情的同性戀者知名,而古希臘文明就更不在話下,一大堆學者包括柏拉圖都曾提及或探討其時社會上盛行的同性戀文化。成年男子與少年間的愛,更是見諸文藝作品,備受推崇。但是,假如當年真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討論,社會大眾則必然不會認同,因為同性婚姻有可能危及當時社會。換句話說,除非社會生產模式大變,否則男女交合和維繫家庭的功能,仍然不可有變。從前的人過去找不到消除差異的方法,才要勉強保存差異,今日的人找到了方法,卻還寧願盲取 「男主外,女主內」之道,才是思想怠惰,不知進取。

社會之所以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因為舊時代為婚姻所建立的一整套觀念,於現代社會仍然有效,也暫時未有需要推翻。社會福利,要夫妻方可以享有,家庭暴力,要男女才可以起訴,這都是婚姻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說白一點,一切仍然是很原始地以利益掛帥的。

這個訴求,並非無視華夏文明之中所謂名分的問題,擾亂傳統價值,而是希望將所有兩人之間的愛都包含進婚姻的「實」之中,再冠以婚姻的「名」去守護愛。平權人士斷非想要瓦解婚姻,相反,他們是在承認婚姻,是為了減少社會上的紛爭,使無辜的人可以少受傷害。

當自稱符合人性的儒家思想,打從二千多年前就在矮化後輩和女性,要人子安於人子的分,又要人妻安於人妻的分,盲從五倫,於世何益?人夫多愛人妻,要女性「以順為正」的本質仍然是不變的。儒家的學說,自相矛盾,流於理想化,在現世根本不可能運作。墨守成規的華夏文明不願意多加兩倫改成七倫去迎合現代社會,終會遭到淘汰。兩個男人,可以結合二姓之好,可以使兩家人成為一家人,沒有人受到傷害,社會也不會不穩。同性婚姻合法化,方是解決傳統與現代思潮衝突的出路。

所以,美帝那麼可靠,那麼霸氣,值得全世界依靠,是有原因的。美國文化是積極的文化,它總是像拓荒者一樣,向前推進,也帶領別人前進。最高法院的判詞,為甚麼要援引不同文明的論述支持同性婚姻呢,它是分明衝着整個世界而下判決的。兩性婚姻如何穩定社會,它很了解,同性婚姻如何衝擊社會,它也很了解,然而它所做的抉擇,就是鼓勵大家共同實現理想,使同性婚姻終有一日也可以穩定社會,而非擔心如此決定會引發罵戰,導致社會動盪乜乜物物。這正是封建閉縮而喜好復古的華夏文明,向來所缺乏的承擔。多民族國家或是後發文明是否必然自取滅亡,仍然是未知數,但固步自封,拒絕挑戰的國家,不論版圖大小,也必定不可能得到尊重,這是肯肯定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