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幼稚,叫唔知價

11760532_10207206117410738_1359943896_o

接洽新學生時,經常會遇到不願動腦的人。他們查詢了分明是人數愈多而每人應付價錢愈低的學費詳情之後,往往會問,那到底是三個人才二百蚊,還是合共六百蚊,諸如此類的蠢問題。而我的回應也總是直接的反問一句「你話呢?」,然後就由得他自生自滅。

很多來者都會因為這句話而受了驚。大多數人,會立刻以冷漠的態度回敬,連emoji也不補上,也有些人會繼續問可不可以試堂。當我回覆「我又唔係開善堂」之後,彼此的接觸多數就會告一段落,而我也已經習慣。他們心靈脆弱,所不明白的是,他們暴露了自己的不切實際,而我對不切實際的人從來不寬容,因為他們誠意不足,智力也有點低下。

要得到想要的服務或貨物,付出相應代價是必然的。只有貨物價值下跌,促銷策略才會出現。超級市場跟百貨公司經常割價大平賣,並不是因為它們閒來無事禮客酬賓,回饋社會乜乜乜,只是衣服是時候換季,倉庫存貨又差不多過期而已。若然你硬要追求的是將價就貨,對方也必然會將貨就價,遂你所願,然後你只會賠上自己的消費體驗。

記得某次有人問價,他拋下過一句「基層學生有冇得平」,我當時的回應好像是「基層老師有冇得收正價?」,毫無同情,而且回想也不覺得自己有錯。手上得一塊麵包,臨危還要助人,不是我的風格。況且孔子標榜有教無類,也要收兩條臘肉。自己身為基層,而又身處於香港,應當抱有早已輸在起跑線,以及在自由市場裡頭,一切價高者得的覺悟。想要廉價的資助,沒問題,大可以到圖書館試試無師自通,或是去找政府跟偽善的NGO伸出所謂援手,但既是廉價,就得接受它照亮不了險窄的前路。求價廉而物美,除了向社會核心價值抽插,別無他法。始終,這個社會旨在產出面目模糊,人云亦云的「棟樑」,輕視普及教育,政府也不為香港人未來籌謀,基層是必須死的。

事關每個人每件貨都有個價。小時候,我耳濡目染,會貪小便宜,在外老想講價。社會充滿欺詐,人以己度人之後,就要先發制人,保障自己,那是大人的教誨。後來人大了,才知道盡量蒐集資訊,然後在心中定個合理的價,方是最好的做法,否則只會鬧得大家都不愉快,而且不是人人都是狐狸。當自己也成了提供服務的人時,就更加覺得每一分錢都是有血有汗,為自己節流,阻別人開源,簡直是不道德。只願付出二百蚊一個鐘,還期待對方會施展渾身解數,奮力講解,認真批改,那便是戇鳩。錢是否用得其所,見一次面,一切自有分曉。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要求免費試堂,也不得不說是一種不尊重。

華人社會崇拜有權者,因為有權者往往握有絕對權力,不受制衡,可以打橫行。為彌補有人打橫行這種心理不平衡,大眾傾向輕視有能而無權者,以及習慣將講心和講金對立,作為對有權者的輕蔑,最終使本來單純的後生也得到了厚黑的陶造。講心,就扯上少許錢銀轇轕也是銅臭,講金,就任何心意都是矯情虛偽。這種非往兩極奔走不可的思維,是會扭曲人的平常心的。

在社會上打滾得久,甚至成功的人,都會知道金可以影響心,心也可以影響金,而且擅長一錘定價。議論的時間是成本,會令人心情差,無謂閒事,大可以外判給金錢去解決,和氣而生財。政改表決前夕,政圈流傳,中共開給泛民議員的「不能拒絕的價」,正是例子。用幾千萬去買起泛民議員,要思考的是,那一票贊成票有多重要,而不是自己手頭鬆緊。沒有時間,就要以快打慢,當機立斷,錢是一柄青銅劍。早前宏利外判短片製作,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開出五百蚊的太空人價,簡直是教壞細孥。

開出令對方心悅誠服的價,有時會得到比預期更好的回報,這是學校裡頭不太學得到的事,我得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