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中國例外,敗也中國例外

左膠根本就是「中國例外論」的忠實擁躉,而香港人,特別是本土派,與他們最大的差異,正正在於兩者對香港人身分的認知衝突。

切合香港的論述,本土派以前沒有,但慢慢有了,而左膠則從來缺乏。他們之所以缺乏論述,兼要群起攻擊梁天琦非本土出生的過去,理由極其簡單,與讀書不成完全無關,而是他們心底裡那套思想,只有兩大原則:一是「黃皮膚黑頭髮就是中國人」,二是「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就算你拿文化融合,或是想像的共同體去跟他們理論,都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事關他們就是認為,香港人等同中國人。近來社民連吳文遠擺明車馬劍指立法會議席,公然以所謂世界公民自居,反對中港區隔,更會堅持聲援中國民運人士,就又一次揭開了左膠大愛的表皮。

吳文遠說,不願爭奪「本土派」這個招牌,但事實上,「本土派」不是一個招牌,而是一種主體性的確定。主體性這種字,相信看了也不易消化,我也不想多說,簡而言之,就是覺得自己相當Hong Kong style,演至終於肯定自己是香港人,而且敢於以這個身分抗衡其他身分。香港文化,早自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形塑,即使是移民社會,也不等於沒有文化。如果移民社會就是文化沙漠,那美國也同樣難逃乾旱。

我理解很多人都會嘲笑美國文化的粗淺,特別是英國人。然而,粗淺正代表有走向圓熟的空間,香港亦然。當前香港的文化,也許還有很多值得詬病的地方,也存在種種社會問題,包括族群對立問題,但這無損香港的文化建立,也不等於香港只能服膺於華夏一元。

族群對立,是香港人發現自己是香港人的起點,也是香港人落力保衛與重塑香港文化的起點。「本土派」如果有招牌,那中國籍新移民和遊客的入侵,大抵就正是幫忙掛起招牌的工人。這招牌並不是由甚麼本土派炒作出來,而是由中國再加左膠之流聯手領起。

在左膠的眼中,香港人應當幫助中國籍新移民,也必須分擔建設民主中國的重擔。起初這實在是個美好的願景,無奈現實卻是中國人與共產黨也已經密不可分。當香港人直面威脅,就自然會思考出路。循左膠過往的說法,香港人是中國人,於是有義務愛國,那些最初從大中華走向本土的就開始思考,從根本與中國分開的可能,後來才有了現時的局面。換句話說,香港的本土思潮,完全是左膠「啟蒙」的。

正因為左膠太著重血緣,又太過熱愛中國,認為中國飽經劫難其情可憫,不願將中國歸類入帝國主義的框架去檢視,香港人的反抗才會如此一發不可收。「中國例外論」有如聶風跟步驚雲,可以使雄霸社運界的他們隻手遮天,呼風喚雨,也可以使他們輸得一敗塗地,永不翻身。既然中國不是宗主國,沒有殖民香港,那就更教本土派有理由跳過較為溫和的反殖解殖,宣告我們不是中國人,裂地分家。只要穿過黃皮膚黑眼睛也不一定是中國人這座守衛森嚴的堡壘,我們就能引發中國各地的分離主義,遠承湖廣先烈之志,解放中國,獨步亞洲。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