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即使不虛度,已無別處可浪擲

晨起,又見新死。今年,中學生自殺成為了風潮。我手上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也跟我說想死。我知道我手上的,並不會真的步向絕路,他們未至於那麼看不開,可是他們的意志力也好不到哪裡,不死,也過得不自在,而這已經等同浪擲青春。

過去成年人死,社會必會一陣轟動,如今中學生死,社會都已經習以為常。荒謬成了常態,就如人長期處身於公廁,再臭氣薰天,慣了,也會臭成了自然。那些曾經的唉聲嘆氣,不知不覺,也如同臭味一樣漸減漸弱。最後,還轉化成了冷眼與嘲笑,笑他們鑽牛角尖,笑他們心靈脆弱,卻沒有人去看背後結構性的集體抑鬱。

我身為過來人,某程度上,其實非常討厭人無病呻吟。我深知抑鬱症並不致死,只有失去主觀能動性,才會致死。所以,情緒低落與悲觀看世界,對很多人而言,不過是令他們自身脫離平凡的工具,因為抑鬱門檻低,中二病與真的病之間,距離從來很短。有信念的人,就算生於憂患,也可以將悲觀化成一股力量,因為真正悲觀者,大可將未來設想到最壞,然後為了避免自己走到那個境地,於是及早籌備,尋找更好的出路。

而我更深知,傾訴不是解決的辦法,因為問題不是出於走投無路,而在於人的信念。公開試壓力很大,我說,那就重讀吧,人生很長,可是他們會說,家人說不聽,要說服家人很煩。生活壓力很大,我說,那就去旅行吧,只要家境許可,近在長洲也好,可是他們會說,考試在即,怕沒有時間。身於香港壓力很大,我說,那就改變香港,或是離開香港吧,至少你要動身,可是他們就會說,算吧啦,不想煩了。於是,藥物成了最易得手的依賴,反正他們求的畢竟是片刻的放鬆。我很想幫忙,也不停給他們方法,特別是要求他們勤做運動,但我非常清楚這種絕望,是懶惰,是中二病,更是不爭氣。而且,這種絕望,與自身個性有關,更與成長背景有關,有了藥方,也不會根治得到。

所以,那些熱心政治或是脫離了家庭的中學生,你會發現,他們不太會死,也不太需要藥。一些,在社會運動中,對現實的水深火熱認識深了,但因為身邊都是謀求改變的人,又可能會看到了書,神交古人,也就找到了怨念的宣洩口,悲觀依舊,但悲而積極。即使曾經想過死亡,也會因為看見了未來而不再逃避現實。而另一些,也在非主流的世界,找到了抽離的方式,煙草和音樂就是解放,然後就不會再那麼想死,而是飄然而活。可見,只有看到未來,或是得享自由,才可以挽回寶貴的生命,沒有未來,沒有自由,只有正能量或是團契式安慰,甚至家長式保護,死亡只會無日無之。

人的本性,必是追求自由的。只是,在現世追求自由,在香港追求自由,家長一關不易過,社會一關也不易過,因為他們都認為,太有個性,只會自招損失,尋求個性解放,等同誤入歧途。於是他們盡力去糾正修正,自以為是的為子女壓平和收窄前路,卻不知道自己只是緣木求魚。他們的善心,不容否認,但他們自身的平庸,終究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也限制了他們的教育方式。

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小朋友失卻了應有的野性,而野性正是驅使人嘗試、創新、冒險的原動力。野性扼殺了,生趣也會減少,而主觀能動性也會減弱,因為他們發現不了世界光明那一面,即使你告訴他們光明真在,他們亦不再好奇。那麼,到了他們要面對壓迫之時,他們也就很快跳到生無可戀一步,踏上天台邊緣,因為在他們而言,生存只是苦差,青春即使不虛度,也無別處可浪擲。他們本來就沒有過精神支柱,沒有過活下去的信念。

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或者正是這個意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