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所謂本土派之中,父權撚極多,特別是以華夏文化為尊那批,永遠嘲笑爭取人權是小資的事,甚至會反對同性婚姻這件其實沒有侵害他們權益的事。他們常常策略滿腔,卻似乎沒有想到,用現實的角度看,爭取同性婚姻,對香港台灣而言,都是對抗中國的有力工具。
爭取同性婚姻立法,是以法律保障國民基本人權,香港或是台灣成功的話,會是亞洲先例,更會突顯中國的落後。二零零三年,中國國內討論婚姻法,同性婚姻一度提上檯面,但未有受到廣泛關注以及認可。再過三四年,人大會議其間,議案再度有人提出,又是無人理會。即使近年坊間有同性伴侶試圖如常辦婚禮,正常化同性關係,又有了上海驕傲節,中國主流思想封閉仍然是事實。
除了社會尚未接受,性解放思潮會間接影響政權穩定亦是中共拒絕回應的原因。獨裁政權本質上就是反民主反人權,放權給性小眾,即是反映抗爭是有希望改變現實,走在陽光下就可以移風易俗,那麼,平權運動就難免像港獨一樣,存在就已經會挑動和鼓勵了其他分離主義。這是中共處理異議的思維,除非確保得到平民能夠切割政治的自主和愛情的自主,保持目前的政治犬儒,否則就是一動不如一靜比較好。
香港要爭取港獨,無論如何,首要就是做到兩地區隔,以至拉開距離。台灣很早已經有了民主,不論是以中華民國抑或是台灣的姿態,生活在台灣國內的人已經適應了自由的空氣,要使他們放棄辛苦建立的民主體制,不是金錢利益和民族大義就能做到。如果台灣的同性也有權成家,享有和異性婚姻同等的權利,台獨又會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因為兩種制度的差異已經擴大得難以相容。
香港人自以為優越,不外乎是有三權分立的保障,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習慣。但是,殘缺的基本法,行政主導的,已經暴露了香港舊制不堪一擊。再講文化上的入侵,中大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先以普通話致辭,坊間簡體字使用頻率顯著與日俱增,即使香港人再努力守衛原有文化,也抵不住趨勢。既然如此,在原本已經比較現代化的基礎之上破舊立新,非性小眾也願意一同推動香港平權,其實是可以對政治上有意想不到的莫大助益的。
如果人人平等已經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用華夏文化為名去排除社會中部分人的權益,就是份屬不義。曾經聽過人說,香港獨立之日,誓將左膠囡囡先奸後殺,或者貶為性奴,也聽過人說,華夏一套之中,早有位置留給同性戀者,只要不干犯男女之倫即可,我希望那些大放厥詞的人,為了香港的未來,可以適可而止。好在父權本土派只存活於三兩個本土派別,走不出Facebook,而勝出選舉的代表青政在這一方面比較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