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大踩場

最近中國選秀節目去台大搞活動,有台大同學衝擊抗議,又有台灣版嘅愛字頭代表愛國同心會同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到場叫囂,最後統獨之爭一發不可收拾,導致活動中斷。回望歷史,由香港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到台灣超級星光大道,再到中國好聲音,三十年間,華語音樂漸漸收編入中國旗下,所折射出嘅係文化主導權嘅徹底轉移。中國以外,以中文為母語嘅人三不五時聲稱抵制,無奈現實就係you can’t argue with success,中國十三億人口憑恃龐大市場,已經壓倒一切,即使success係你打從心底唔認同嘅success,你都只能屈服,認命入局。

講到認命入局,無數香港歌手北上自我矮化已經唔係今時今日嘅事。李克勤嘅廣東大碟《三十克》入面一首自傳式作品都講明,參加《蒙面歌王》成就佢嘅事業新高峰,係佢三十年歌曲生涯中一個以丹田奠基嘅里程碑,可見節目真係帶佢脫離咗瓶頸。而若然我地可以將心比己,亦必然會理解音樂人要搵食,唱片公司要謀利嘅道理,媚共實在唔係佢地應當要背負嘅罪名。何況,音樂人專注音樂,少理政治,始終都係佢地嘅自由,我地唔可以以港獨霸權壓迫相信音樂無國界嘅小眾,就算係目的論都係咁話,因為小家嘅本土意識只會令人無從加入——為抵制中國而拋棄本業,拋棄垂手可得嘅即時利益,係完全違反獅子山下體現嘅香港精神,違反香港人嘅民族性嘅。

心有不甘,可以杯葛到底,可以盡情嘲笑李克勤之流撈極唔得人心有原因,但直到香港樂壇代表陳奕迅都因為國語專輯要宣傳而出任中國節目評判,香港人已經冇幾多理據站得住腳。我發現,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乜叫時不我與,勢不可當,連隨陷入批判又唔係唔批判又唔係嘅兩難局面。陳奕迅身為至少兩代香港人心目中嘅歌神,經典作品已成集體回憶,早幾年至以韓國頒獎典禮表演嘉賓身分技驚四座,為飽受韓流蹂躪嘅香港揚眉吐氣。當最優秀嘅香港歌手都緊隨主旋律送羊入虎口,臣服於五斗米之下,德才兼乏嘅普通人又豈有拒共餘地呢?更何況,音樂交流畢竟係有超越政治嘅意義。見微可以知著,倦怠無力彷彿又更有理由萌生。

從演唱風格或者樂器選用,大概比較難以解讀音樂人嘅用心,但語言文字作為表達工具,人會選用某種描述,或者棄用某種形容,就足以暗示佢地嘅思想。不論佢地所選擇嘅言辭,距離事物嘅本質係更近定更遠,至少我地都可以從中了解到佢地嘅思維。因此,留意中國節目點樣處理來自唔同地方嘅參賽者身分,正正係一種解讀訓練,而仿傚新加坡同馬來西亞華族參賽者嘅說辭,亦可以借鑑東南亞多民族國家嘅方法去應對中國嘅政治意圖。

中國選秀節目上面會出現嘅人,可以簡單分成五種:第一種,來自疆藏內蒙。節目上承當年心急推翻滿清而又不甘喪失偌大版圖嘅野心家遺願,高舉五族融和旗幟,非但唔太介意漢族以外嘅少數民族身分會分裂中國,甚至樂於強調,以顯示中華民族海納百川嘅胸懷。而少數民族上台,愛國主義雖則講唔出口,但人人一口流利普通話,漢唐盛世千年之後重現,亦足以助長大國威風。

第二種,來自歐美。佢地嘅護照雖屬歐美國家,但因為無法融入當地,又較少接觸現代中國嘅醜惡,對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祖國河山等等詞彙往往有難以名狀嘅性興奮充血反應,因此節目會以海外華裔統之,以表彰佢地落葉歸根嘅高尚情操。至於佢地點解唔參與各自居住地嘅才藝節目,或者挑戰聲名遠播嘅西方世界舞台例如America’s Got Talent,原因相信都離唔開技不如人,除非唔係。呢種向心人提中國人中國文化嘅次數,一般比正身陷其中嘅離心人更多更密,中國對呢啲離散嘅失敗者而言,係一個理想嘅避風塘。

第三種,來自有政治糾紛嘅地方,亦即係香港台灣。法理上,香港係唔配同中國有政治糾紛嘅,因為基本法寫到明香港特區係中國不可分割嘅一部分,forever and ever,寫到有根有據。但無奈,主權更替二十年,香港人心渙散背向,中國必須時刻宣示主權,以儆效尤, 中國香港嘅標示,自然有政治正確嘅後製需要。另外一例固然係台灣,台灣參賽者都要以中國台灣人身分登場,但夠阿Q嘅話,當係中華民國台灣都未嘗不可。台大學生拒絕台北台灣大學同中國台灣省嘅稱呼,勇氣可嘉,但結果就係引發本國音樂人同政治人嘅內部撕裂,形勢不妙。

第四種,來自所謂傳統中原漢人區域,即係古義今義廣義狹義都符合定義嘅中國人。節目只以地區稱之,例如上海北京,或者收窄啲,浙江杭州,出埋市名。由於歷史係由贏家所寫,呢十億八億人唔太斟酌自身漢族血統有幾純正,只深信自古以來之說,深信秦漢唐宋一脈相傳,中國人觀念相當根深柢固,因此節目亦唔枉作小人,多加提醒,因為加個華人或漢人標籤都係多餘。現代中國政府所統轄嘅地區,就係中國,喺現代中國版圖上居住,就係中國人,顯淺不過。

最後一種,來自東南亞。東南亞人自有國籍,中國節目斷唔可能好似整頓香港同台灣咁,喺每次字幕出現香港台灣嘅時候,粗暴強加中國二字,懲罰分離主義分子。而且,東南亞部分國家雖曾有或者仍有不利華人生活因素,例如馬來西亞喺法律上戒備華人,印尼則喺社會上歧視華人,但中原移民歷史數以百年計,落地生根已成既定事實,中華文化認同強如大馬華人,佢地亦唔會以中國人自居,更莫說新加坡政府有意鼓勵華族認識中華文化,但由於以英文為國語,成效始終有限。故此,節目可以做嘅,就係稱呼佢地為華人,盡量拉近關係,畀佢地有個理由加入《中國新歌聲》。

理解完節目處理參賽者背景嘅手法,相信亦唔難理解台大學生同台上音樂人嘅紛爭,正係源於對中國嘅戒心高低。音樂人活喺音樂嘅世界,佢地嘅心態一般都係好John Lennon式嘅大愛,而即使係《中國新歌聲》製作團隊,明顯亦唔會喺構思節目嘅時候,時刻顧慮統戰效益。喺佢地心目中,音樂係無國界嘅,就算台灣要改為台灣省,台大要改為台北大,都係惡俗嘅政治,人為嘅分野。

相反,政治人所睇到嘅,就係音樂其實有國界,一如體育其實係政治。而且,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確實係一個理想,但呢個理想嘅前提係世界和平,相安無事。《中國新歌聲》大可以跟從節目構思原產地荷蘭以至各個小國嘅做法,收窄參賽資格,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至可以參加,人口大國,根本唔需要貪多務得,包攬埋鄰近地區加埋只得大約半億嘅華人。呢種開放,係美國英國選秀節目嘅闊度,而美國可以做到所有族裔通殺,係因為美國社會標榜多元文化,加上美國節目的而且確係國際間傳播最廣嘅平台。簡而言之,西方文明可以覆蓋嘅地方,都係美國嘅天下,而中國想喺亞洲複製,帝國野心昭然若揭。

不過,神女可以有心,襄王大可無夢。來自東南亞嘅參賽者,就掌握到取交流之利而毋受政治綁架嘅平衡。音樂人參加得《中國新歌聲》,渴求一夜成名無可厚非,但借助節目自我宣傳,定出賣尊嚴委曲求全,係兩種截然不同嘅態度,觀眾係會睇得見嘅。新加坡嘅人參加,唔會顯得親中,因為佢地喺節目之上,傾向形容節目係一個有用嘅舞台,而新加坡人亦會理解本地電視台資源不足,音樂人要借助中國節目揚名只係必要手段嘅行徑。就算要符合節目嘅參加資格,參賽者或多或少,都要同中國或中華文化有所牽連,佢地亦以新加坡人思維,巧妙化解咗先輩同所謂故國嘅複雜關係,以及將中國嘅插旗手段還原為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

新加坡立國以黎,視馬來西亞為主要威脅,以華族為主嘅國家,有排斥新加坡馬來族嘅潛規則。新加坡人身分認同挑戰,首關就係在於你視自己為馬來西亞人抑或是新加坡人。新加坡友人同我講,國家軍隊高層之中,係華族主導,馬來族極難高升,原因係怕兩國開戰,馬來族倒戈相向。然而,時移世易,中國近年迅速崛起,新加坡人歸屬感又隨新生代成長而日益鞏固,到底本國馬來族會因親馬來西亞而危及國家安全,定華族會受中共收買而出賣國家利益,已經好難輕率定論。正因為華人量多,新加坡絕對考慮到令華族效忠新加坡嘅重要,因此新加坡華人係比香港華人更認知到自己嘅位置——喺西方文明同儒家文明之間游走,紮根於東南亞,創造嘅係獨一無二嘅新加坡文化。

中國嘅政經擴張已成現實,要自外於中國因素,係無知,亦係不自量力。身為觀眾,身為音樂人,身為商人,可以有各自嘅考量,但最重要係目光要遠大。如果香港變成中國直轄區,人民幣取代港幣,普通話取代廣東話,中國視野取代國際視野,中國就唔再需要香港,世界亦都唔再需要香港。人要生存,總要犧牲,總要交換,小國大國亦同樣,但只有無法出賣同交換嘅堅持,至係人存在嘅意義,至係愛一個地方嘅體現。有時我會諗,如果香港都可以變成多民族國家,係咪就更有條件抵抗中國殖民,但考慮到西藏都可以係中國管有嘅,就明白求諸外不如求諸己,自己人凝聚力強,更加關鍵。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