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任何人見面,都有種莫名其妙嘅不安,彷彿每次道別都隨時會係最後一次道別,於是著緊,於是言多,於是關切。大概呢啲都係大量運用心力研究自己嘅成果,對處身於結構中心及邊緣嘅人而言,都係至為重要嘅黏合物。
一切成長都係後遺。成長就係大量接收,然後從敗象之中發現錯誤,然後一直洗刷舊習,直至最終還原最純粹嘅自我,再將有待修復之物層層堆疊,疊成足以頂天立地嘅模型。從最初意識到自我之猛暴,到終日畏懼失去自我,再到強烈意識到自己唔再亦毋須再專屬於自己,每一步都係由若有所失促成,所謂自我不過置身於羅網之中隨波逐流,然後等待收拾自己嘅時機到臨。我曾經因為自己係他人嘅仔女伴侶舊同學或朋友而排斥種種相交相連,但當認知到每層關係都係一個可大可小嘅反饋機制,視乎彼此依存多寡而織出對方嘅鏡象之後,過去嘅執著剎那間就變得無關緊要——畢竟要有他者,至會有個體嘅突出,只有依存,至會更顯自我之價值。
所謂依存具體言之,就係一組積木結構,而發掘自我,亦如同不停添加新物,同時移除舊物,目的只為測試自己點樣至會變得更加硬淨,趨向堅不可摧,而點樣又會突然不支倒塌,分離崩析。結構一直重組,一直流動,因其過程之無可退避,我地嘅生命就出現歡快,出現痛楚,甚至出現不可逆轉嘅創傷,歸根究底,都係源於依存。無論大小,我地每個人都只係眾多積木之中嘅一磚一塊,而真正可以成就模型嘅方法,係卸下自我,接受組裝。生活中嘅人事無常,反映嘅係測試結構嘅過程必然會牽涉變動更替,而所謂人來人往,其實都只係求索之道路旁嘅電光幻影——因其理所當然,我地只有坦然接受一途,學習可以依存時盡力依存,而無法依存則盡力珍惜,直至結構轉危為安,日益穩定。
終於學識珍惜之後,我更明白珍惜之重,因為識得珍惜嘅人,都係曾經無法離苦嘅嘗苦者。小朋友童頭童腦,永遠唔會思及珍惜,永遠唔會傷春悲秋,每日夢境都只係稍加整理當日所發生嘅事然後翌日又繼續若無其事輕裝前行,因為佢地未曾嘗苦。嘗苦者走過蔭谷,太清楚自己無法再自絕於世,拒現實於紛擾大門之外,於是唯有毅然肩負人生苦短嘅覺悟,活在當下,隨之而踏上宿命安排嘅遠征。即使去向未明,都只能前進,無從後退,即使只求苛且偷生,都有種談何容易嘅巨大無力感一舉壓下,無處可逃。或者我地每次從高處俯視,見到滿地人類形同螻蟻,都會不期然心生自覺渺小嘅感慨,就係因為我地從來都唔係無知無覺於真相,只係寧願擰轉臉無視,甚至調頭背道而馳,連正眼一望都缺乏勇氣。當世界浩瀚無盡,當宿命播弄不息,我地就連停步喘氣,都難免有所顧忌,但若然苦行路上並非單打獨鬥,而係有人分擔,有他者適時扶持,我相信,一切腐朽都有可能開花結果,一切障物都有可能化整為零。
然後我諗起我幾個月前一口氣前追返嘅《鋼之鍊金術師》。一即是全,全即是一之語,人所共知,但知其意艱澀者眾,知其簡單者則少之又少。事實上,要將表面對立嘅兩者黏合,靠嘅其實就係發現結構,然後用心測試,而鍊金亦係同樣原理。動漫提及,人唔付出犧牲,就無法得到任何回報,所指向就係要放低自己,至會成就他人,而成就他人,至會成就自己,代價講求對等,只係對應題材而加以量化為之,因為哲理嘅核心在於超越二元,從犧牲中得到回報,再從回報之中學習犧牲。若然從全體之中抽走一部分,鍊金陣則無法成立,而手上只得一部分又妄求鍊成全體,成品亦必然支離不全,事關一與全互為本體,強行分割只會落得悲劇收場。諗到悲劇,諗到痛苦,諗到莫名其不安或者就係而家嘅自己時刻緊記依存之法則所致,因為我已經深知越係自以為圓滿,自以為所向無敵,只會同理型越行越遠,最後行人止步,徒添勞苦——以重實利嘅角度觀之,珍惜一切,不過係最合乎成本效益嘅自我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