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 game is not the end

一直心存成見,以為Marvel英雄電影系列離唔開英雄群鬥,賣弄特技,即使身邊有人相當熱衷,亦從未完整睇完一集,直至今年終極一戰,我至首次買飛入場,而原因係細妹想我同佢分享觀後感。於是,我果斷買咗首映翌日嘅戲飛,再喺女朋友嘅指導及輔助之下運用半日時間研習人物背景同劇情發展,然後夜晚就以大概係全院最置身事外嘅局外人身分觀賞大結局。本來我相當擔心齣戲三個鐘頭咁長一定好難捱,但出乎意料,三個鐘頭轉瞬即逝,劇情近乎無懈可擊,堪稱足以滿足狂熱分子以及門外漢如我嘅年度好戲。大多數人會假定,順從時序逐一觀影去累積感情,睇終極一戰時至會倍加感觸,但我反而慶幸自己因禍得福——若非難得疏離,我必然無法從份外清醒嘅觀影角度切入;而若非保持距離,我更唔可能受益於水準超班嘅最後一集,而心生回顧前作之意欲。

超級英雄之於世人,往往係能人所不能,超越現世秩序,因此故事失真,轉折混亂,淨低拳腳飛車血肉橫飛大爆炸,世人總會輕易為英雄電影嘅失衡失敗搵到開脫理由。呢類為求滿足觀眾對特技電影嘅追求而犧牲基本原則嘅拍攝成品,係我舊時對Marvel英雄電影系列嘅成見,而睇過《終局一戰》之後,我總算理解Marvel出品聲價十倍嘅原因,事關英雄皆平凡,正正係Marvel英雄電影系列引人入勝之處,每個角色,喺擔起英雄身分之前,都首先係有血有肉嘅人,有各自嘅人生命題要拆解。Tony創造出Iron Man去解救世界,但因才能過人,而比其他英雄更需要思考科技同體制嘅權限,用更多時間去學習同理心為何物;Steve為回報國家賜畀佢嘅第二生命,努力承辦Captain America一角,但因使命感太強而又頭腦簡單,而比其他英雄更難認清世界並非非黑即白,更遑論學識人生應當為自己而活;ThorOdin之子,一人之下,比所有英雄更似英雄,但因一切得來太易,而比其他英雄更昧於正義之真諦,更唔識得控制同運用權力;Natasha智能出眾,善於迷惑人心,但正因殺手出身,而比其他英雄更難同人建立關係,更難真正成為家庭以及群體嘅一員。由此,觀眾所見到嘅其實都係有缺陷嘅人,而代入其中,有所共鳴,自然不過。

有缺陷,係因為人總有盲點,只有透過他人提點扶持,至可能戰勝自我,戰勝宿命。《終局之戰》一開場,地球人口已經蒸發一半,五年之後,一眾倖存英雄陷入絕望,各以自己方式面對現實——Natasha致力維繫英雄聯盟,保持消息流通;Steve喺輔導小組不停叫人向前張望,意圖自我說服,忘記背後;Tony寄情家庭,自絕於世,放棄拯救世界;Bruce疏遠同伴,專注研究伽瑪射線,只求整頓自身;Hawkeye重操故業,四出殺人,手法益發兇殘;而Thor一蹶不振,借酒消愁,避世避到體型走樣。當核心成員意志消沉,Ant Man積極提出穿越時空之議,就再次燃起NatashaSteve之戰意,而當佢地搵Tony同Bruce兩個科學家幫手,影響就如同漣漪慢慢盪開。由於Bruce當年曾經有兩年時間無法還原為人,面臨存在危機,係得Thor不斷開解說服而學識接受自己,於是由Bruce去令Thor重新振作,亦顯見群體成員之間互相牽引。而最後Tony歸隊,亦係因為佢自始至終都對敗仗念念不忘,驅使佢挺身而出嘅,既有戰友同伴,更有佢自己妻子,兩者都喺佢生命之中佔有重要位置。因此,超級英雄再次集結之所以感人,其實正在於我地從中見到個人永遠唔可以自外於群體嘅道理,更見到情感連結之深厚如何直接反映出群體結構之堅實。

生命嘅孤獨,從來係人生本相,再強嘅英雄都無法徹底擺脫,而接受他人,建立群體,就可以卸下壓力,以共同進退嘅姿態去對抗世界。而家人朋友戰友之所以無可替代,正在於人皆有長短,只有彼此依存,至會有利個體本身,更有利社會以及世界。Tony自絕於世,拒絕合作,就迫令大家耗費更多心力去研究穿越時空嘅辦法,Bruce盡己所能,亦只係事倍功半,無濟於事,只有大家團結一致,接受分工,重奪寶石嘅計劃至得以實現。透過建立群體,角色之間至可以互補不足,最貼近世相本源嘅大自然法則莫過於此。

復仇者聯盟之所以必然擊敗Thanos,表面上,固然係取決於戰力,但實質上,雙方所牽涉嘅係一場真理之爭。復仇者聯盟一方全員出動,有Doctor Strange及其手下,有來自WakandaBlack Panther及其手下,有Asgard嘅大隊,有Guardians of Galaxy,有黃蜂女,有Captain Marvel,有Pepper,有Spidey,有Sam,有Wanda,有Winter Soldier,多到不能盡錄,而Thanos係得自己嘅人馬,單打獨鬥。人數上,兩者旗鼓相當,大可打個平手,但理念上,復仇者聯盟一方志在令世界回復原狀,係順應天理之舉,贏係有其必要。Thanos走火入魔,由只求重建所謂平衡,走向誤以為消滅所有生命就可以一了百了,思維係徹底背離咗大自然法則——億萬年間,地球上生物由無到有,都係自然發展,然後逐漸取得平衡,正因為物種之間各自繁衍競爭,世界至可以從失衡之中自我調節,一切都係按既定模式運行,聚散有時,生滅有時。人為干預導致人口暴跌,姑且可以視之為類同小冰河期或殞石撞擊嘅影響,但一舉殲滅現存生靈,並唔可能將佢地嘅邪惡永久消滅,因為億萬年後,廢墟之下,必將又有某門某綱某目某科某屬某種嘅生物再次活躍,而類似智人嘅生物又再佔據世界。或者到時,發明生物分類法嘅人唔叫卡爾林奈,生物分類嘅用字亦未必係拉丁文,但邪惡與繁衍本能嘅關係,自利心態導致嘅病態,只會一而再再而三咁反復發作。Thanos仍然係立於道德高地,理據充分,但以道義之士自居,偏執狂妄者,往往難免同真理漸行漸遠。相反,超級英雄以及居於地球嘅渺小人類只係唔想死,窮途末路唯有破釜沉舟,從絕望中開出希望,從空無中生出萬物,先至更加接近真理。

於是,重金炮製嘅史詩級大戰,並非只係雙方人馬殺得性起嘅大混鬥,而係富有深刻意義嘅物種求存之戰。物種求存所散發嘅生命力,本身就具有極強嘅感染力,因為每個成員都足以令人由一睇到全,再由全睇得見一。個體建立群體以求存,而群體只有結合個體至會健全,物種之間,社會之間,朋友之間,所依靠嘅都係呢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嘅依存,而呢種依存要發揮威力,只有個體都自發為生命負責以及盡力而為,至會推至最大。Tony決定放低家庭,並唔係出於佢忽然發覺救世有幾重要,而係佢終於知道只有做自己擅長而又令自己開心的嘅事,至會安心入眠(以及最後安息),而Bruce以同Hulk合而為一嘅身體勇於戴上裝嵌寶石嘅手套,亦唔係出於佢自我膨脹嘅英雄主義,而係佢學識接受自己身體,亦知道自己所能貢獻嘅,就係異於常人嘅體質。行動從來勝於言語,Thanos嘅孤獨同自以為是,要理解嘅自然會理解到,假如導演安排一場文戲等超級英雄大義凜然咁去點醒Thanos,向觀眾帶出內藏訊息,反而會顯得低手(Thanos兩位養女背叛父親,亦足以反映Thanos不通人性)。

整體而言,終極一戰過後,每個角色都有同自我和解,有人彌補遺憾,亦有人成全他人,而Tony嘅壯烈犧牲,更係死得其所,係最適當嘅犧牲人選。每一幕戲,都有其必要,既交代到前事,又推進到劇情,即使有啲部分應該稍為增長,但亦係瑕不掩瑜,其中以Tony同個女嘅相處、Thor同將死老母嘅重遇以及Tony同後生父親嘅巧遇三幕,最為難忘。唔少人覺得《終局之戰》太過為支持者而拍,又或者太仗賴舊作種落嘅人情牌,然而,或者正因為我只係第一次睇,我睇到嘅係即使單獨去睇都無負佳作之譽嘅一齣經典to-be——敗於Thanos之後,超級英雄原有嘅自信完全崩潰,巨大嘅挫敗令不凡嘅佢地更加無法放低過去,觀眾今次係睇佢地喺邊道跌低,就喺邊道企返起身,而每個角色情緒都極之複雜,可以再以另一齣電影去描述,但導演將所有情緒整合成一體,可歌可泣,但又未至於煽情,拿捏得可謂恰到好處。

《終局之戰》對觀眾所製造嘅衝擊,係醞釀經年嘅成果,大概只有跟隨資深支持者嘅時序重睇所有前作,我至會更深刻咁從中體會到嗰種難以言喻嘅悲喜交加。逝者可追,end game is never the end,要為十年磨一劍之諺舉例說明語意,《終局之戰》,相信係最準確嘅例子。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