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從未覺得年歲如此有標誌意義,但廿六七交界經歷人生最大轉折,感覺應該整理留存,於是動筆。重大挫傷,深切覺悟,獨力復健,然後自我救贖,一年之間,簡直性情大變,連自己都會不時訝異於自己可以如此輕易就撥亂反正,然後輕裝上路。性情大變,其實從來只在一念之間,而要發掘真理,完善自我,首要就係要徹底反省己過,控制自己情緒同能量,然後至可以借助他人協助去面對盲點,最後逐漸領略生命嘅意義,感受生命。
“To enter into someone else’s life is too frightening. To disclose to others the poverty within us is too fearsome a possibility.“
以上兩句句子,語出劇作家Harold Pinter,係我過去對自身生命嘅最精準概括。用咗instagram幾年,profile上面一直都係呢句,從來無意刪改。對過去嘅我而言,進入他人生命之所以引發恐懼,係因為喺我心目中,人類都太過無意識,思想太過簡陋淺薄,導致一切語言行為禮物儀式嘅表象同意義總係無法同步,而實質情感亦總係落後於表面行動。正如我某年生日,舍堂堂友按照習俗,買咗個生日蛋糕同我慶祝,但勉強應付之後,我獨自坐喺房,不自覺就心生想喊嘅衝動,然後就默默落淚。呢種抗拒形式嘅反高潮行徑,並唔係源於我有幾多愁善感,而係我總係無法處理自身嘅軟弱。我曾經以為,與人結交,就等同失去自我,而輕易為他人所影響,就無異於放逐理智,於是不斷以各種方法檢測人際關係,但從來冇意識到,喺排除閒人嘅同時,亦誤傷咗更多以誠相待嘅人。
因此過去我自陷於尼采,幾乎完全相信,只有孤苦可以練就強大意志,而以超人為目標,奮力單打獨鬥,就係唯一進路。我從來唔崇拜尼采,只係覺得大家都係同路人,大概就只配有類似命途,偏偏冇意識到,人嘅思想係會因應際遇而變動,而每次變動都係一次選擇,只要鼓起勇氣去學識承擔責任,認清強詞奪理嘅有弊無利,再高速衝刺嘅列車都係可以及時剎掣。後來我去了解尼采嘅生平,揭開佢執意孤行嘅原由,至發現佢嘅離群索居,根本係源於缺乏安全感,以及情路上嘅追求不遂——所謂精神三變,所謂悲劇嘅誕生,只不過係佢只可以用獅子嘅面貌,去掩蓋佢求愛而不得嘅傷痕。佢認為,駱駝象徵背負傳統束縛,世人應當全力擺脫駱駝,但事實上,人類社會以歷史為基礎,有過去至有現在同將來,若然完全脫離前人所創立同傳承嘅文化傳統,文明就會瓦解。佢因為際遇坎坷,無法從傳統之中得到愛同快樂,於是就從根本上否定傳統,將傳統維繫以及傳達人情嘅功能都一次過推翻,盲目嘅追隨者,就因為佢嘅自成一系而誤以為真理已經昭然若揭,偏偏冇發覺到自絕於世嘅修煉,只係眾多處世方法之道其中一途,並唔等於真理。尼采哲學表面強大,實則脆弱,限制正係源於佢自身嘅慘痛經歷。
人生必然充滿苦難,但苦難嘅源頭,在於自身嘅態度。獅子的確要具備勇於破壞傳統規範嘅精神,但人應當做嘅,並唔係為顛覆而顛覆傳統本身,而係要以堅定嘅意志,反復檢驗傳統嘅意義,擇善而從,去蕪存菁。尼采假定進入他人生命,必然觸礁沉沒,於是放任力量肆意破壞,但進入他人生命所換取嘅,可以係對方嘅善意接受,以及更長遠嘅互相補足,彼此體諒,共同成長。尼采嘅盲點,正在於佢無視關係建立,乃係人類最原始嘅心理需求,而付出情感,將心比己,所附帶嘅並唔一定係迷失自我,委曲求存。任傳統所擺佈,為他人所消費,固然痛苦,但當我地擁有嬰兒嘅力量,決意破解失效傳統,重建健康秩序,繼而積極伸張自我,進入他人生命嘅同時,其實就等同於確立自我,以至弘揚自我。當個體嘅自我變得強大,勇於將價值同意願對外散播,個體所身處嘅群體就會因為感應到嶄新動力而啟動儀式嘅質變,由全體共同支撐嘅新傳統,自然係全中有一,一中見全。人類歷史之所以從來未出現過尼采定義之中嘅超人,正係因為脫離群體者,現實生活上就已經無以為繼,遑論借助後人崇拜,將名聲流傳後世。尼采嘅孤芳自賞本無不妥,強調價值由超人自己定義,亦有見地,但世上弱者多如恆河沙數,道德嘅創建又點可以將佢地排除在外?強弱依存,長短互惠,呢點至係千古不變嘅生存之法。
因此,相比起張揚自身嘅優秀,面對自身嘅軟弱,其實至係超越自己嘅第一步。只有對他人坦露自身不足,然後勇於承擔不足,人與人之間嘅相交先至值得珍惜,而短促嘅人生先至真正獲得意義。自欺欺人,拒絕溝通,只會步上尼采後塵,任由自身嘅恐懼將自己捲入深不見底嘅絕境,無從自救。過去嘅我,獨斷獨行,自以為是,明明受情緒主導,偏又聲稱自己冷靜理性,明明無法獨自承受一切,偏又硬撐自己與人無尤,結果就一而再,再而三咁折磨他人,摧殘他人,直至終於製造遺憾,領受報應,先至痛定思痛,發現自己劍走偏鋒,誤人誤己。多得前人F果斷止蝕離場,廿六歲嘅我,用咗將近一年去自我檢討,總算疏遠咗查拉圖斯特拉嘅虛無飄渺,切換軌道,開始回歸人性。
回歸人性之後,我第一份練習,就係學識同他者共存,而陪練對象,就係自有個性嘅家貓邁仔。世人對待寵物,時常忠於一己所欲,遺忘眾生平等,但照顧邁仔,就令我深刻了解到萬物皆有天性,各有資質,只有認清自身局限,順應自然天性,至可以人有人格,貓有貓格,相安無事。雖然我對貓科動物仍然心存戒懼,但邁仔已經係我生命嘅一部分,此貓非貓,因此每見邁仔泰然自若,自得其樂,我就會稍會心安理得,然後又再提醒自己只有努力不懈,至會到緣盡之日不留遺憾。
邁仔嘅出現如同綵排,臨近一八年終,命運待我不薄,又再安排練習,容許我以升級改版嘅我,再次進入他人生命,相信與人親近毋須恐懼,而待人以誠亦毋須刻意苦學。廿三歲嘅時候,我以為遇到會容忍自己脾氣嘅人就係好彩,但到廿六歲嘅時候,我至後知後覺,知道遇到令自己徹底投降同甘心付出嘅人至係莫大運氣。一齊一說,之所以比拍拖溝女之說更加浪漫而高尚,正係因為所謂一齊,係大家都做緊自己,但又極為對方設想,而只有大家都夠成熟獨立,至可以互通能量,和平共存。對彼此有耐性,但毋須忍耐;不停交換見解,但毋須爭論;照顧大家感受,但毋須轉彎抹角。世人相戀,時有壯語亂發,講得天花亂墜,但到頭來一事無成,但承諾本身,其實正正就係不落俗套嘅儀式,可以彰顯內心。真正嘅承諾,係對自己嘅承諾,承諾每日都會精進自身,而當自己不忘修煉,時刻自覺,力量自然得以保溫,歷久常新。
到一九年初,命運繼續為我製造處境,家母急病離世,未有留低半句遺言。經歷莫大痛苦之後,我更加理解家庭結構歷久不衰嘅原因,亦理解到即使真理未必存在,但解釋與定義,其實已經具備不輸真理嘅價值。回歸家庭,貢獻他人,善待群體,比起思考奴隸道德以及善惡轉換都更有意義,更切合強者嘅訓練強度,更接近追求共榮嘅自然法則。人只知諉過於人,埋怨上天,經歷再多,亦只會原地踏步,但當下定決心求變,即使日子從簡,青菜白飯,都可以歡快而充實。
由自細到大堅決反對一切儀式,拜年拜山都打死唔到,去到今年生日原本只係同最重要嘅人食餐飯但又樂意演變到同一堆親戚一齊度過,為狀態不穩嘅過去畫上句號,我嘅廿六歲,堪稱係反尼采嘅一年,極為平淡,亦極為熾熱。尼采敵視基督,宣稱唔為虛無嘅宗教觀念浪費時間,但佢忽視咗宗教以愛同熱愛生命作為源頭,為世人所賦予嘅生命力,而要證實我在,就必須與人連結,亦係佢刻意規避嘅理論盲點。不論係人定係理論,都要放低自我,接受意見,至會接近完美,而自我封閉,止步於虛無,就永遠冇可能真正進入他人生命,完成救贖,完成戰鬥,以至成就不朽,重新定義一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