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自G20峰會之後,稍有緩和之勢,過兩個禮拜左右,又再繼續進迫。中國表面接受條件,實質一意拖延,無賴姿態已經無人不知。美國深知同無賴協商唔會有成果,但大舉進攻又恐怕國內企業同東南亞國家廠商接軌速度未及,於是繼續邊打邊傾,等中國經濟自行拖垮。大國間互不信任關係,最終會引發幾大程度嘅衝突,暫時無從預知,但陣營決定重擊力道,可以從冷戰舊事之中整理出可推測路向,而香港應當如何增加自身籌碼,亦係香港人務必深思之事。
東芝事件來龍去脈
自二零一八年開始,美國大動作制裁中國,更動員加拿大對付華為,科技競賽元素難免令人聯想起冷戰時期美蘇之間嘅軍備競賽。其後,唔少人援引冷戰後期嘅東芝事件為例,嘗試猜測美國今次打壓華為會去到幾盡,但事實上,東芝事件同制裁華為係有本質上嘅分別,兩案並無可比之處。觀察者若然勉強建立比較模型,將目前中國代入為昔日日本,以為美國亦會輕易放過中國,得出結論就會偏離正軌,導致民眾一同誤判形勢。
一九八六年十月,美國核潛艇巡經直布羅陀海灣,忽然遭遇不明來歷嘅核潛艇撞擊。美方稍加調查,發現原來蘇方竟然喺核潛艇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出乎美方意料。美國海軍立體反潛系統本來大幅領先,可以發現200海里以內嘅所有潛艇,並喺20海里以內根據相應特徵辨別出具體型號,但蘇聯核潛艇所引起嘅水聲振盪竟然遠低於預期,當堂就殺得美軍措手不及。盟友背叛,即刻就成為主要推測方向。
日本身為美國重要盟友,對蘇立場自然理應同樣堅定,但國內公司以盈利為目的而向蘇聯售賣軍備,亦非無理。蘇聯經濟蕭條,工業機械設備進口無以為繼,急需大型船舶推進器工作母機,東芝企業子公司東芝機械則急需外貿收益,唯利是圖。一九八零年,雙方喺莫斯科一場酒會之上自然一拍即合,開始來往。一九八一年,東芝機械同蘇聯簽訂合同,正式向蘇聯秘密售出四部高級機床兼教授對方組裝及操作技巧,令蘇聯嘅核潛艇得以降噪,避開美國嘅追蹤。而到一九八五年,蘇日秘密協議當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嘅熊谷一男為報復公司無理解僱,致函巴黎統籌委員會組織主席告密,東芝事件終於東窗事發。
之後,巴黎統籌委員會主席首先通知日本代表,日本政府亦隨即開展調查,但東芝以兩軸鏜銑床出口文件為擋箭牌,避過質詢,更對外發表聲明,堅稱自身絕無違反任何國際協議,向蘇聯出售違禁品。到一九八七年,巴黎統籌委員會年會之上,美國代表當眾播出幻燈片,東芝違禁證據確鑿,無法抵賴,日本代表無從辯駁,啞口無言。
美國國防部評估事態,認為呢個技術令美國首次喪失對蘇聯艦艇嘅水聲探測優勢,未來至少要再付出兩百億美金至有望再度拉開雙方軍備距離,於是大舉追究責任,指責東芝違反巴黎統籌委員會限制成員國向蘇聯及其他華沙公約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同先進技術嘅協定。秘密協議公諸於世之後,美國各界反日情緒爆發,國會議員提出全面禁制東芝集團產品進口,部分更喺國會山莊前以大錘敲擊東芝產品,宣示立場。東芝企業意識到事態嚴重,動員全體美國員工,四出遊說,希望重新爭取聯邦議員信任,更耗資鉅額喺全美五十幾間報刊刊登全版謝罪廣告。同時,日本政府亦知道自身難辭其咎,東京警視廳以涉嫌違反《外匯及外國貿易管理法》起訴東芝機械,力求獲得美國原諒。
起初,東芝可能面對嘅懲罰極為嚴峻,包括罰款三兆億日元,對所有東芝集團進口商品加收100%關稅,停止東芝集團進口任何商品五年,甚至關閉美國國內所有東芝工廠,將東芝從美國永久驅逐等等。然而,美國最終非但未有認真處罰,反而放過日本同東芝企業,處罰措施對東芝打擊之小,從同年東芝企業嘅營收成果可以得知——東芝企業利潤大幅上升,翌年營收紀錄更刷新歷史高峰。
日本親美,得以免禍
事件之中,美國蒙受損失而日本全身而退,根本原因就在於日本自戰後努力親美,為自己創造戰略價值。大眾普遍聚焦日方喺東芝事件之中如何善用遊說團體扭轉劣勢,但事實上,日方之所以可以避過美國重罰,係在於日本已經具備成為美國盟友嘅資格,而非真係表面工夫做足所致。華為喺中國超英趕美戰略藍圖之中擔任重要角色,而中國意圖挑戰世界秩序之心昭然若揭,若然以為華為只要參照東芝經驗,積極同美方斡旋溝通即可解決問題,未免太過昧於中國絕非美國盟友嘅政治現實。華為偷竊高科技機密,象徵中國有心爭霸以及無視尊重知識產權之普世價值,自然唔可能同樣僥倖脫身。
日本取信於美國,源於戰後全面投誠,接受麥克阿瑟同天皇平起平坐嘅事實。中共既以共產主義為基,自然無法贏得美國信任。自美國接管日本之後,麥克阿瑟著手改造日本,其中任命盟軍總司令部內一個廿八人嘅小組起草憲法,就為現代日本奠定親美基礎。日本民眾對於天皇嘅崇拜,有違「人生而平等」嘅美國精神,係一種承傳自初民社會嘅信仰模式,理應取締,因此,憲法明訂日本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天皇只係國家象徵,唔再具備實際權力。但同時,麥克阿瑟亦理解日本民眾一時三刻難以接受現代世界秩序,於是喺由二戰戰勝國所組成嘅遠東委員會會議之上,佢亦力陳己見,批評部分代表要廢除天皇制以及要視天皇為戰犯嘅要求係不切實際。日本從中理解美國意在瓦解軍國主義,並非有意消滅自身文化,因而欣然接受安排,暫時充當聽任美國差遣嘅走狗,而麥克阿瑟喺日本嘅聲望居高不下,亦證明咗日本上下一心,接受美國支配。
中共為異質政治體
反觀中國,當蘇聯對東歐逐漸失去控制,中共為免走上解體之路,管治模式更趨專制。中共非但未有及時下放權力,反而選擇以武力鎮壓穩定政權,同自由主義可謂漸行漸遠。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製造自由市場假象,外資可以入內經商,經濟大幅成長,但政治改革仍然未符合美國期望,美國心中有數。美國深知資本主義嘅核心乃係自由民主,因此中國始終只係自由陣營之外嘅異質政治體,無法真正成為現代文明一員。只要未有明顯威脅人權舉措,美國都可以對世界工廠隻眼開隻眼閉,但既然華為同中國軍方關係密切,美國自然必須異常警覺,隨時準備終止經濟往來以保障自由陣營利益,合理不過。
日本始終認同世界秩序由美國主導,認錯態度誠懇,亦係日本毋須承受一子錯則滿盤皆落索之局面嘅原因。日本發動戰爭在先,但美國仍然尊重日本,願意協助日本重建,因為美國嘅真正目的,係輸出自由思想,擴大自由陣營規模,從而鞏固最有利自身國家利益嘅生業形態,避免賭上國本嘅超限戰重新上演。美國嘅道德力量,因而成為美國吸引世界人才嘅重大資本,每當日本意識到軍國主義誤人自誤,意識到東芝機械確實危及冷戰格局,美國就會回復溫和,適可而止,因為美國只係代替所有追求自由民主嘅國家對抗反人類文明嘅蘇聯,唔係要統治世界,倒行逆施。相反,如果美國濫用自身經濟及軍事力量,只為一己私利而動輒制裁他國,自身威信就會因為缺乏自制而蕩然無存。
美國呢種超國家權威之所以從來唔受他國左右,係源於美國具備挺身而出嘅道德勇氣,而帶領人類文明發展嘅責任之所以降落美國肩上,則係源於美國民族精神嘅先天優越——Thomas Paine嘅《Common Sense》曾經提及,「美洲之目標,實屬全人類之目標。(The case of America is, in a great measure, the cause of all mankind. )」所描述嘅正正係當時歐洲自由主義者希望喺北美洲大陸實踐嘅政治願景。與之相比,中共意圖重建帝國華夷秩序,但又放棄咗建立共產世界嘅初衷,政治論述所能輸出嘅道德力量可謂弱不禁風,完全經唔起考驗。既然中國國家發展本身就已經忽略個人自由,各種產業成就再高,所得經濟成果亦唔會回歸十三億中國人手中,美國對待華為,自然毋須如同對待日本一樣投鼠忌器,而制裁中國,既然係合乎正義之舉,美國自然可以放心出擊,後顧無憂。
更重要嘅係,日本已有民主制度,因此私人企業決定可以同政府切割,但中國黨國一體,企業無論名目如何,都必然同政權有關。東芝機械犯錯,日本政府只要嚴正處理,美日外交衝突就有緩衝空間,國與國之間嘅信任就可以輕易修復。但華為得罪美國,中國政府就算壯士斷臂,擺出疏遠華為嘅姿態,美方都唔可能視之為個別商業行為,對中國威脅視若無睹。換言之,日本美國同屬一套世界秩序,同享一套自由陣營語言,於是一切皆有商量,相反,中國內務混亂,官商勾結千絲萬縷,美國必然係寧願殺錯良民,都唔會盲目相信潛在對手,一切都係本身關係親疏使然。
香港莫做美國敵人
因此,若果東芝事件確實具有重大參考價值,其中最大啟示,莫過於寧做美國走狗,都唔好去做美國敵人。香港可以選擇嘅,就係發揮一己之長,盡力向日本學習,力求成為具有戰略價值嘅走狗,而唔係親近中共,放棄香港已經習得嘅文明開化優勢。走狗一詞雖然令人難堪,但直至取得美國信任之前,香港確實只配充當呢種角色,呢點香港人必須無條件接受。而向好嘅方面諗,值得香港人慶幸嘅係,喺二戰中戰敗嘅日本,以及現今由依賴美援嘅中華民國逐漸蛻變成民主國家嘅自由台灣,同樣行過呢段走狗之路至得以浴火重生,亦即係話,由雞肋走狗變印太盟友一路,已經證明可靠可行,香港人差嘅只係接受最後一次思想調整,而一但調整完成,往後就可以一勞永逸。
香港同中國相鄰,文化又有類似,要獨力脫亞入歐,變成美國盟友,可謂癡人說夢。因此,參考戰後日本態度,與共產政權劃清界線,認清接受美國支配及援助份屬必要——做走狗,只係香港建國嘅一個階段,並非最終目的。香港嘅真正目的,係借助美國極力提倡嘅自由民主,完成走入現代文明嘅過程,再喺獨立之後努力證明自己,博取大國認可,最後加入聯合國,獲得自由陣營國家認證。只要路徑規劃清晰,創造香港獨有價值,呢十年八年間脫離中國統治嘅陣痛,他日回望,都只會係香港建國歷史上嘅小章小節,無關宏旨。